大約20年前,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將非洲稱為“絕望的大陸”。并表示,近1000年來,非洲的災難多于希望。然而十年后,由于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通貨膨脹下降和經濟繁榮,該雜志的結論有了180度大轉彎。 但遺憾的是,樂觀的說法并沒有持續太久,2014年的油價暴跌打擊了非洲大陸一些最有前途的經濟體。而現在,這一切又在重演,在2020年油價暴跌后,非洲大陸一些主要產油國陷入了困境。 也就是說,安哥拉5年前還是非洲最大的原油生產國,而現在的產量已低于利比亞。另一個歐佩克成員國尼日利亞,由于石油巨頭再次大幅削減資本支出,正面臨重蹈安哥拉命運的危機。值得一提的是,歐佩克13個成員國中有5個來自非洲。 安哥拉:石油產量已跌至15年低點 2020年11月以來,安哥拉的石油產量已跌至每日120萬桶以下的15年低點,這實際上意味著,利比亞目前的原油產量已超過安哥拉。 安哥拉的問題由來已久,2014年油價暴跌期間就種下了產量急劇下跌的種子。此外,在油價從每桶100美元跌至不到30美元的幾年內,各大石油巨頭紛紛削減了資本支出。 雖然歐佩克+的大幅減產最終刺激了油價反彈,但安哥拉和西非海上的鉆井活動恢復要比預期慢得多。新冠肺炎疫情引發了新一輪大幅削減開支活動,油服公司貝克休斯的報告稱,到2020年中期,只有一艘鉆井船在安哥拉和尼日利亞海域作業。 道達爾和埃尼公司的一些海上項目幫助維持了安哥拉海上的石油活動。然而,全球疫情的影響和隨后的市場低迷,使得安哥拉的深水項目只能保留一小部分。 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油價維持在55美元/桶才能實現財政收支平衡,但安哥拉過去10年的產量卻下降了40%,說明該國多年來對新項目投資不足。安哥拉的石油工業很大程度上依賴深水油田,而深水油田的產量通常比陸上油田下降更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長期缺乏持續投資以提高石油采收率或開發更多油藏,這種情況正持續惡化。 尼日利亞:惠譽和標普都下調該國的信用評級 非洲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尼日利亞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尼日利亞最近才從2017年的嚴重衰退中復蘇,且其在石油危機爆發前一直與約2%的低增長作斗爭。石油銷售貢獻了該國90%的外匯收入、60%的收入和9%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由于財政收支平衡點已達到每桶144美元的高位,尼日利亞比許多歐佩克成員國更能感受到壓力。該國向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申請了70億美元的緊急資金,但由于油價暴跌,惠譽和標普都下調了該國的信用評級。 作為歐佩克+成員,尼日利亞2020年大幅減產,原油出口量降至每日150萬桶,這是4年來的最低水平。還不到2023年長期目標的一半,如果不迅速增加深水鉆井活動,這個目標仍然無法實現。 道達爾、殼牌、埃克森美孚等大型石油公司已表達了對尼日利亞拖延已久的石油工業法案(PIB)可能阻礙投資的擔憂。尼日利亞國民議會2021年一季度討論擬議的石油工業法案,或將導致該國油氣行業戰略規劃發生重大變化。 目前,國際油價已從歷史低谷中復蘇,布倫特原油價格3月11日已升至每桶69.63美元。考慮到尼日利亞約2/3的產量來自淺水區和陸上油田,與安哥拉相比,該國從投資低迷中復蘇的希望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