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近兩年來,藥明康德、石藥、天士力、麗珠集團、復星醫藥等藥企都在密集籌劃分拆旗下子公司獨立上市計劃。 例如,藥明康德在2018年完成了分拆上市,子公司合全藥業掛牌新三板,子公司藥明生物赴港上市。 2018年底,石藥集團分拆旗下子公司新諾威在A股IPO上會通過審核。這也表示,石藥集團完成了“A+H+新三板”的全面資本布局。
天士力在2018年半年報中提出,公司擬通過對旗下生物藥板塊進行資產重組,將控股子公司上海天士力藥業打造成公司生物藥板的經營平臺,改制重組后的上海天士力(改制重組后更名為天士力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2018年6月份,麗珠集團宣布旗下控股公司麗珠單抗進行對外增資。增資之后,麗珠單抗將努力于2022年12月31日實現在港交所、紐交所或者納斯達克上市。 2018年9月份,復星醫藥宣布,分拆旗下控股子公司復宏漢霖赴港上市。據悉,復星醫藥對復宏漢霖業務進行了明確的區分,復宏漢霖主要研發、生產單克隆抗體藥物,復星醫藥的制藥業務則從事除單克隆抗體藥物以外的其他藥物生產、研發工作。 那么,這些傳統藥企為什么熱衷于分拆創新藥業務板塊呢?業內表示,可以從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其一,對于傳統藥企而言這是一個雙贏的抉擇。一方面,創新藥研發存在周期長、研發費用高、風險大的特征,如果研發失敗可能會拖累母公司,分拆出去則能減少風險;另一方面,分拆后子公司可以獲得新融資,解決研發資金的問題,能夠運行的更順暢。
其二,我國醫藥市場上,95%都是仿制藥,如今隨著醫藥創新環境和政策的吸引,推動仿制藥企業向創新藥研發企業轉型,從長遠來看有利于本土創新藥的發展,但短期內對于這些轉型的藥企而言則是陣痛期,公司業績也會受影響。同時,藥企在轉型中還需要市場的認可,因此拆分創新藥板塊可以獲得更多的支持。
其三,2018年4月份,港交所正式允許未盈利生物藥企上市,2019年科創板也對未盈利生物藥物“敞開”上市大門。其中,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明確提及:達到一定規模的上市公司,可以依法分拆其業務獨立、符合條件的子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在這些大環境影響下,業內認為,傳統藥企分拆會成為行業的一種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度保障合理的情況下,傳統藥企分拆有利于解決融資、風險問題。但業內也指出,雖然分拆動作會是一種趨勢,但從目前來看,市場上合適的主體并不多,很多上市公司子公司在財務、人事等方面獨立性不強,因此分拆過程不會很順暢。另外,在母子公司組織構架下,隱藏一些難以發現的問題,因此要做好相關的配套及操作流程,明確監管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