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審議通過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明確提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堅持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原則。目前化工廢鹽的問題比較突出,每年化工企業產生大量廢鹽無處安置。專家建議,我國應明確相關標準,推進廢鹽等危廢的資源化利用。 廢鹽處置成待解難題 高鹽廢水處置是世界性難題,我國每年產生的此類廢水超過3億立方米。據2018年統計數據,我國廢鹽產生量超過2000萬噸/年。 現在國家對危險廢物管理越來越嚴,山東、河北等地相繼頒布了嚴格的高含鹽廢水排放標準以及零排放副產鹽暫定為危廢的規定。實現廢鹽及濃鹽水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是化工生產過程中急需解決的重要難題。 目前,我國化工等行業產生的危廢資源化利用力度不夠。中國化工環保協會理事長周獻慧告訴記者,據調研,我國危廢進行焚燒或填埋處置的居多,而對減量化、資源化鼓勵和支持的力度還不夠。目前很多有明確去向且完全可以綜合利用的廢物,因為定為危廢或被要求按危廢管理,導致上下游產業脫節,無法綜合利用,造成了資源浪費。 技術落后制約多個行業 目前,我國廢鹽利用處置技術研究基礎薄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質量安全環保部副主任莊相寧表示,根據產品不同,廢鹽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種類及含量、無機鹽種類往往相差較大。因此,必須視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廢鹽無害化利用方法。 “焚燒法作為廢鹽無害化處理最徹底的一種方式,其裝備良莠不齊、總體水平不高、運行費用高昂,同時還存在設備腐蝕、結垢的問題。如將處理后的廢鹽作為氯堿行業原料,離子膜法氯堿裝置只能小比例添加;隔膜法氯堿裝置則已經列入淘汰工藝目錄。”莊相寧說道。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顧問曹承宇也表示,目前,農藥行業最大的問題是廢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的處理問題。幾乎所有的化學農藥生產過程都要產生廢鹽,目前沒有很好的處理方法。大多數廢鹽被用作融雪劑、皮革加工以及染整行業,但用量有限。含鹽廢水焚燒后的廢鹽經過煅燒,氯化鈉含量一般都在99%以上,最好的出路是用于電解生產燒堿、氯氣和氫氣。但目前的困難一是這些廢鹽中含有少量有機物,特別是含有機氮化合物,會對電解的離子膜造成損害并有可能產生爆炸事故,少量摻入電解食鹽水可以用于隔膜法燒堿生產,但摻入量很少,而隔膜法燒堿又是氯堿行業淘汰的工藝技術;二是目前還沒有出臺副產鹽的標準,沒有標準就只能被當作危廢處理;三是國家對鹽的管理十分嚴格,農藥企業不是制鹽工廠,其副產品的銷售將會比較困難。 雜鹽的處置同樣是染料企業的一大難題。浙江龍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何旭斌表示,精細化工生產過程會產生部分雜鹽,這部分雜鹽成分復雜,難以有效分離或分離成本極高,主要采取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置。廢鹽填埋要求提高后,填埋成本大幅增加,在此背景下,廢鹽的非法處置事件可能會有所增加。要加強廢鹽監管,統一管理標準和執法尺度非常必要,否則會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不利于行業清潔生產。 急需加快標準規范編制 周獻慧認為,要解決化工廢鹽的資源化利用和處置問題,首先要明確危廢和副產品的界定原則。由于國家對危廢與副產品界定的部門資質、操作程序、技術規范、管理要求等方面缺乏明確規定,不僅造成地方環保部門難以界定和操作,也容易給不法企業可乘之機。她建議相關部門加快推進石油和化工行業副產品及綜合利用產品標準的制修訂,明確有害物質限量要求和主要用途;規范副產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防范環境風險。 莊相寧告訴記者,針對廢鹽處理處置,一是要優先解決無害化問題。根據企業治理進展情況廣泛開展調研,綜合考慮技術指標和治理成本,篩選出一批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技術。二是解決回收鹽的定性問題。三是探索回收鹽的資源化問題。目前,有些配套燒堿的化工企業已經積極探索通過電解裝置處理高鹽廢水和回收工業鹽,但對于沒有配套燒堿裝置的企業,鹽的出路還是一個大問題,對此中國化工環保協會等正組織推動建立示范工程。四是加快制定相關標準和規范。組織起草相關技術規范和指南,篩選成功案例,加快完成廢鹽焚燒法處理技術規范的編制工作。 記者了解到,受生態環境部固體司委托,中國石化聯合會正在牽頭組織開展化工廢鹽、廢酸、廢催化劑、廢包裝物環境管理指南的編制工作,對重點行業進行了調研,對產生環節,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技術,以及管理措施等,分別提出了要求。該指南將作為化工廢鹽環境管理的指導性文件。 曹承宇建議,相關部門抓緊制定副產鹽的標準,可依據產生量大、工藝不同的特點,制定標準;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積極性,快出臺相關行業或團體標準,以便貯存、運輸和再利用。此外,他建議工業管理部門對氯堿產業政策作微調,允許擁有燒堿生產的農藥企業采用隔膜工藝生產燒堿,并適當擴大產能,以接受其他農藥企業產生的副產鹽。 記者了解到,煤化工行業污廢水“近零排放”項目中,雜鹽無害化處置也是一大難題,如果按照危廢處理要求進行處理,每噸需3000元以上,而且可進行處置的地方非常少。對此,中國煤炭加工利用協會組織編制了《煤化工副產工業硫酸鈉》《煤化工副產工業氯化鈉》兩項團體標準,引導企業把煤化工高鹽廢水中的雜鹽進行資源化、規范化、標準化、產品化綜合利用。根據新團標,我國有多個煤化工項目生產出高品質的氯化鈉、硫酸鈉,完全可以滿足工業用鹽要求,并實現90%以上的雜鹽資源化綜合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