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精品电影_91看片一区_日日夜夜天天综合

新聞直報員供求信息會員
當前位置 > 首頁 > 農藥 > 行業動態 > 正文內容
肥藥減少 化肥農藥用量連續5年負增長是怎樣實現的?
文章來源:未知     更新時間:2021-02-03 10:30:28

 近日,浙江省植保檢疫與農藥管理總站公布了2020年省級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名單,我市共入選14個示范區,其中位于奉化區江口街道及西塢街道的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通過采用農業防治、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等綠色防控技術和措施,培育稻田生態系統,達到水稻病蟲害的可持續控制。同時,在示范區建設中強化病蟲害監測預警,減少防治次數和農藥用量。據介紹,示范區創建后,農藥用量減少30%,稻田害蟲天敵、中性昆蟲種群數量明顯提高。

  近5年,我市積極倡導“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大力推進化學農藥減量工作,確保農業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到去年底,全市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5年實現負增長。

  小麥產量不減

  在寧海茶院鄉沙畈塘,目前小麥已經抽出嫩葉,連片的稻田綠意盎然。寧海縣眉濃農機植保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興養承包了沙畈塘360畝稻田。今年種植了200多畝小麥。

  2018年以來,在省農科院以及市、縣兩級農技推廣部門的指導下,王興養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浙滬麥區小麥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建立與示范”,并承擔了浙江省農業投入化肥定額制示范方寧海點的建設。

  今年由于受寒潮影響,小麥生長比較緩慢,1月24日,王興養叫了4個小工,對小麥進行了第一次施肥作業。王興養介紹,小麥生長期一般施兩次化肥,過去兩次肥料用量25-30公斤,現在減少到了20公斤左右。同樣,農藥也少用了兩次。一畝地化肥成本下降20元,農藥成本下降60元。“按200畝計算,一年能省下不少開支。”他說。

  在技術保障下,化肥、農藥減量使用,小麥的產量卻沒有下降。去年,王興養的小麥平均畝產量為250-300公斤,最高的達到350公斤。

  鄞州區姜山鎮虎嘯漕村的農樂果蔬精品園,是鄞州區設施蔬菜連作障礙治理的一個試點,面積共計500畝。園區通過采取高溫悶棚、水旱輪作、配方施肥等多項土壤連作障礙綜合防治技術,培育健康土壤,生產優質農產品。眼下,大棚里正在輪作蔬菜。農樂果蔬精品園負責人葉圣鳥告訴筆者,過去他們基于傳統生產模式對農作物進行施肥施藥,試點以來,主要施用有機肥和配方肥,減少不合理用肥用藥。去年,施用有機肥50多噸、配方肥5噸,化肥使用量比上年減少200公斤以上。“我們有專門的病蟲測報技術,還有區農技站發下來的施肥建議卡,能夠提前對農作物進行預防,前期做好措施,就能減少后期施肥施藥,不合理用肥、用藥量就是這樣減下來的。”葉圣鳥說。

  “十三五”以來,針對化肥畝均施用量偏高、施肥不均衡、有機肥資源利用率低等問題,我市著力探索化肥高效生態使用技術。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10個以上化肥限量施用示范基地,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334萬畝,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3%,減少不合理施用化肥1093噸。去年共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12.6萬多噸、作物配方肥1.2萬噸,帶動全市應用商品有機肥51萬畝、配方肥56萬畝以上。通過政策扶持引導,有效促進了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落地。

  近5年,我市累計投入997萬元資金用于推進綠色防控技術,綠色防控面積逐年提升。據統計,5年間全市累計開展綠色防控示范面積50.2萬畝次,累計推廣面積558.7萬畝次。截至2020年,全市主要糧食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達43.2%。防控技術水平的提高,極大地推動了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鄞州區姜山鎮蔡郎橋試驗地塊。(資料圖)

  技術集成

  拓展化肥農藥減量模式

  實現化肥農藥用量負增長,需要各方齊心合力。

  近年來,我市通過“控制蟲害、使用新型化肥農藥、改進用藥方式、精準施肥施藥、統防統治”等技術路線,扎實推進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工作,有效實現穩糧增收、優化生態環境。

  在農業“兩區”和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推廣非化學防治技術,是我市實施病蟲害綠色防控的主要手段之一。該技術運用以性誘捕器誘殺、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和色板誘殺等“三誘”技術為核心的非化學防治技術措施,有效防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等蟲害。據市農業農村部門統計,非化學防治技術示范區比非示范區農藥每畝減少用量約15公斤。至2020年,全市建設生態修復示范區20個,核心面積在5000畝以上,對周邊有效輻射面積在20萬畝以上。

  土壤好,水稻、蔬菜、瓜果才會健康生長。2019年以來,“萬家主體”免費測土服務在新型經營主體中推開,并積極推行“一戶一業一方”,(一個經營戶、一種主導產業、一個施肥配方),實施精準施肥模式。2020年全市采集并檢測分析代表土樣1652個,通過掌握耕地地力現狀以及變化趨勢,更好地為“因土施肥”提供數據支持。

  據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土肥技術人員介紹,近5年,我市累計完成田間試驗138次,開展化肥利用率、配方校正、新型肥料等試驗,建立完善水稻施肥指標體系,制訂了單季晚稻化肥減量施用技術規范,出臺了主栽蔬菜施肥技術指導意見,并充實了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的高效施肥技術儲備。

  推廣配方肥,是促進化肥減量的重要舉措。為推進配方肥料和配方施肥技術落地應用,農業技術部門與生產企業合作,大力推廣配方肥料。農技部門提出作物施肥推薦方案和主推肥料配方,生產企業則按方生產和供應配方肥料,集合農技部門的技術指導優勢和當地肥料企業的生產營銷優勢,共同連通“測配產供施”一條龍服務。我市配方肥應用從無到有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水稻專用肥應用達到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的50%左右,氮肥使用量比5年前減少約5%。我市配方肥推廣應用工作在全省領先。

  鄞州區去年推廣配方肥2000噸,數量居全市第一位。“現在農戶的綠色防控意識越來越強,他們自己也會去購買配方肥料,全區一年實際的配方肥用量不止這個數。”鄞州區農技推廣站站長王斌介紹,農技部門不斷進行田間試驗,現在全區共設立了16個測土配方肥示范方,面積達5000畝。去年,該區化肥、農藥用量分別比上年減少100噸和5噸,超額完成了市定任務。

  基于測土配方施肥成果,我市研發了30余種主推作物肥料配方,為作物精準施肥奠定基礎,并調整肥料結構和功能,實現減少施肥次數、提高施肥效率的目標。此外,技術部門結合有機肥替代、沼液濃縮肥研發和應用等,不斷豐富化肥減量增效的技術模式。如象山縣西周鎮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通過集成應用水稻側深施肥、緩控釋配方肥技術,在確保穩產的條件下,減少氮肥用量兩成左右,施肥減少1-2次;慈溪市橋頭鎮立新農業合作社通過選用水溶性肥和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減少肥料用量30%以上。

  “十三五”以來,我市把配方肥、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等列入補貼范圍,并加大了對商品有機肥、綠色防控技術的補貼力度,市、縣兩級財政投入相關補貼資金在5000萬元以上。

  
 

  姜山新張俞村連片麥田。(孫吉晶 攝)

  持續推進

  減量增效助力鄉村振興

  “十三五”期間,我市提出農業發展戰略,打造綠色都市農業強市。而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作為一項生態環保的農業技術,對創造綠色空間和更好生態環境、為市民提供更豐富的優質安全農產品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盡管我市肥藥減量增效工作勉力前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過量使用、不合理施用肥藥的問題仍然明顯存在,且現階段受糧食補貼減少、技術措施局限、人員力量制約等多方面原因影響,進一步推進肥藥減量面臨更大的挑戰。

  業內人士表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這是新時代既定的新方向、新道路。從這一點來說,肥藥減量增效既是一項技術措施,也是一項政策工作。

  要進一步集成減量增效技術模式,挖掘節本省工增效突破點,提高肥藥減量技術效能,實現農民近期利益與政府長期規劃相呼應,農民經濟效益與社會生態效益相并行。

  創新服務方式,擴展服務群體。積極探索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政府購買服務的有效模式。更新優化現有信息系統,升級優化智慧施肥APP和綠色植保APP,通過手機終端向種植戶開展施肥推薦和用藥指導,推進智慧化、社會化的施肥和植保服務,進一步擴大肥藥減量增效技術的服務群體。

來源:中國寧波網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义县| 寿光市| 青岛市| 雅安市| 花莲县| 陇西县| 西峡县| 囊谦县| 高台县| 赤水市| 宜君县| 积石山| 永年县| 苏尼特左旗| 鄄城县| 额济纳旗| 阳原县| 丰台区| 温州市| 同德县| 盐亭县| 宜黄县| 乐亭县| 伊金霍洛旗| 波密县| 班玛县| 普陀区| 南投市| 琼结县| 福海县| 泰宁县| 平武县| 将乐县| 晋州市| 琼中| 武平县| 武功县| 固阳县| 祥云县| 库尔勒市| 梁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