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鋰云母資源高效利用制備電池級碳酸鋰與鉀銣銫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通過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
該項目由江西合縱鋰業科技有限公司、中南大學和江西旭鋰礦業有限公司共同承擔。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文海等7位國內知名有色金屬冶金、材料領域專家組成的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采用該技術已建成5000 噸/年電池級碳酸鋰及鉀銣銫綜合利用生產示范線,項目技術成果應用近兩年來累計生產電池級碳酸鋰10442噸,實現銷售收入15.62億元,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此外,該項目還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1件,制定行業標準5項。
該項科技成果以宜春當地鋰云母資源為研究對象,開發了“高溫重構—選擇性浸出—碳化沉鋰—萃取提銣銫—母液循環再生”新工藝,研發出從低品位鋰礦及鉭鈮尾礦提取電池級碳酸鋰與鉀銣銫綜合回收的成套新工藝,技術難度大、復雜程度高。
該技術成果使江西宜春鋰云母資源得到了高效清潔開發利用,解決了制約鋰電新能源發展中碳酸鋰依賴進口的瓶頸問題,為我國鋰離子電池及其材料產業、電動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奠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