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霧 霾在韓國肆虐橫行,嚴重影響了空氣質量。霧 霾主要來自于工廠、汽車、家庭化石燃料燃燒所產生的有機碳化物,對人體有一定危害。
隨著化石能源消耗量的增長,霧 霾也在持續增加,盡管業內一直致力于開發去除霧 霾的濾膜,但現有的霧 霾濾膜材質主要是塑料纖維材料,氣孔尺寸大,無法阻擋細微霧 霾顆粒,而且大部分是一次性產品,如果隨意丟棄,對環境也有一定影響。
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全北分院復合材料技術研究所從2017年開始致力于太空電梯的開發,在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的支持下,實施了KIST開放型研究的4U復合材料項目。近期,KIST研究團隊選用4U項目的核心材料——氮化硼納米管(BNNT),在全球最早開發出可以回收利用的高端陶瓷濾膜制造技術。研究團隊制造的氮化硼納米管濾膜在等離子可經受900℃超高溫的考驗,通過將霧 霾中的普通有機微粒子加熱到350℃以上,燃燒后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實現了濾膜的重復利用。
濾膜為薄膜形態,按照名片尺寸制作,重量約100mg,相當于1個咖啡豆,可以除去99.9%以上的超細微粒子。值得一提的是,不僅可以輕松調節氣孔的尺寸,即便反復灼燒,也可以維持良好的粒子去除性能,這有助于大幅節省濾膜更換的費用。
KIST張世圭(音譯)博士表示,這一濾膜不僅可以去除細微粒子,還可以用于病毒、水處理、食品等提純過程。氮化硼納米管是散熱和屏蔽輻射的材料,應用潛力巨大,未來將廣泛應用于宇宙航空、電子、汽車、核電等行業。
主導KIST 4U項目的洪載民(音譯)分院長表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開發極寒宇宙環境專用材料的過程中,曾經開發出了約2000件新技術,此次韓國極寒材料開發項目通過開發新材料,并投入商業應用,將有助于提高全體國民的生活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