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國圣母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分子自組裝技術開發了一種聚合物膜,采用全新的過濾手段實現水質的有效過濾。這種膜對于當前最先進的濾膜來說,對污染物過濾選擇性更好,而且效率更高,還能通過結構設計制成特定孔徑的、孔洞均勻分布的過濾板,為水處理廠提供了新選擇。
“大多數先進水處理膜設計都是通過水介質過濾污染物”圣母大學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系副教授William Phillip說道,“這種分離方法非常傳統,完全沒有考慮過用材料的特性去去除或溶解回收物質。
“而我們開發出的這種聚合物膜是通過設計嵌段聚合物分子來控制膜的納米結構和孔壁化學,這些結構可以賦予聚合物膜各種新的分離機制,根據材料本身的化學特性分離多種物質,從而實現廢水的分濾再利用。”
這種聚合物膜被用做過濾器時,可以將各種水源中的污染物脫鹽,并有選擇性地去除污染物。然而該過濾什么不該過濾什么,這個不僅對聚合物膜的過濾化學性能是個挑戰,對我們的環境和人體健康來說,也是充滿未知性的。
他們在研究過程中對材料的分子設計過程非常看重,因為結構是決定性能的最根本因素。他們想要制得大面積的高性能聚合物膜,并通過縮小孔徑設計多功能孔壁,希望得使溶質能高效地選擇性分離。最后他們成功了,他們的自組裝嵌段聚合物膜比現有的過濾膜更有彈性、選擇過濾性更好,并且有效性更高(不需要的物質過濾后不殘留),這些性能使它的過濾模式更多樣化。除此之外,它的設計性很高,能夠很好地契合各類特殊的水質要求。
這種聚合物膜也能更好地滿足灌溉對水質的要求,因為它能減少灌溉所需的過濾次數、控制系統中的氯濃度,從而減輕生物污染的影響,并且后期維護方便,清洗膜的方法非常簡單,因此降低了運行成本。
但目前為止,這些自組裝嵌段聚合物膜只是在實驗室環境下制得,為了使它們具備商業可行性,研究人員還需要將其技術生產化。
對此研究人員也希望能夠盡快完成從實驗室到工廠的轉變,并對此抱有很大期待。因為制造這種聚合物膜所需的幾種技術和目前業內常用的膜制造技術是一致的,所以轉變過程應該不會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