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支化聚合物、超高相對分子質量聚乙烯(UHMWPE)纖維等高性能特種新材料技術瓶頸在我國已被陸續攻克,并逐步邁向產業化。這是5月26~27日記者從西安召開的第二屆高分子材料產學研論壇上了解到的。 “我校高性能樹脂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針對超支化聚合物展開技術攻關,成功研發高相對分子質量、低黏度、無VOCs、高韌性、高強度的環氧樹脂,獲得了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在國內最早實現了產業化。”中南民族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副院長張道洪說。2014年成立的武漢超支化樹脂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形成超支化環氧樹脂、超支化聚酯樹脂、超支化聚磷酸酯、超支化聚酰胺、超支化不飽和樹脂等系列超支化聚合物產品,共獲國家發明專利35件。 寧波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王宗寶介紹,UHMWPE纖維作為世界三大高性能特種纖維之一,具有超高的比強度和比模量,超強的耐磨性和自潤滑性,抗沖擊、耐紫外線和耐化學腐蝕性能優異,是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和高技術材料,未來10年全球年需求量將達10萬噸,下游制品產值可達1000億元。 王宗寶告訴記者,他們研發的新型UHMWPE纖維高濃度制備工藝,突破了僅能在較窄溶液濃度范圍下獲得樹脂可紡性的技術瓶頸,紡絲成本降低35%以上。去年3月,該技術在UHMWPE生產線工業試驗效果良好,加熱溶解時纖維比例提高至15%,礦物油含量降低7個百分點,目前正在進一步邁向工業化。 深圳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研究員朱才鎮向記者透露,他們研發的新一代UHMWPE纖維,單絲強度高達46cN/dtex,模量達1880cN/dtex,此前已經與企業合作開展了工程線驗證,目前正在山東新建100噸/年工業化裝置,年底將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