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的綜合類子刊Science Advances用研究論文形式,以“Exploring a naturally tailored small molecule for stretchable, self-healing and adhesive supramolecular polymers”為題,在線報道了我校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田禾院士和曲大輝教授團隊在超分子聚合物研究中的重要進展。 發展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對滿足人類生產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了實現復雜的性質和功能,人們常常需要增加聚合物體系的復雜性,這無疑增加了材料的合成難度和成本。因此,降低體系復雜性的增加材料性能一直是人們設計和發展聚合物材料時要考慮的關鍵權衡點,即如何用簡單易得的原料,通過簡單的制備方法得到性能優異的聚合物材料。 田禾院士和曲大輝教授研究團隊開創出了一類全新的無溶劑即可形成的熱塑型超分子聚合物。其合成方法極其簡易,原料均為商品化。通過此方法得到的共聚物三維網絡具有三種不同的動態化學鍵。這三種動態共價鍵的同時存在使得整個共聚物材料展現出極其優異的機械性能,其斷裂伸長率超過15000%。由于其結構的高度動態性,這種聚合物材料能夠在室溫下自發地發生自修復過程。同時,這種共聚物也被發現能夠用于可重復使用的超分子粘合劑,對包括玻璃、特氟龍等多種材料具有優異的粘附性能。該工作得到了編輯和審稿人的一致高度評價,認為“這篇文章技術上非常有趣,這個合成方法的簡單性和通用性能夠引起很多研究興趣”。 該論文由博士研究生張琦和本科生施晨宇在曲大輝教授、田禾院士和Ben L. Feringa院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并得到了龍億濤教授和華鑫副研究員在材料測試方面的大力支持。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重大項目以及“111引智計劃”等資金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