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計算機將信息存儲在一個比特中,比特是一個邏輯單元,它可以取0或1。量子計算機依賴于量子比特,這是它們的基本構建塊。傳統(tǒng)計算機中的比特編碼單個值,即0或1。相比之下,量子位的狀態(tài)可以同時具有0和1的值。這種特殊的性質,是量子物理基本定律的結果,導致了量子系統(tǒng)極具復雜性。
量子計算是一個新興的、快速發(fā)展的領域,它或許可以利用這種復雜性來解決傳統(tǒng)計算機難以處理的各種問題。然而,量子計算的一個關鍵挑戰(zhàn)是,它需要使大量的量子位來一起工作,目前來看這還很難實現(xiàn),因為這要求量子避免與外部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但這樣將剝奪量子位的量子特性。
Oskar Painter實驗室,工程與應用科學系應用物理學教授John G Braun及逆行了一項最新研究,探索了超導超材料的應用以克服這一挑戰(zhàn)。
超材料是通過比光波長更小的比例組合多種組分材料而特別設計的,從而賦予它們操縱光粒子或光子行為的能力。超材料可用于反射、轉動或聚焦光束。超材料也可以產(chǎn)生禁止光子傳播的頻帶,即所謂的“光子帶隙”。
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利用光子帶隙在超導量子電路中捕獲了微波光子,為未來量子計算機的建設創(chuàng)造了一項有前途的技術。
“原則上,這是一種靈活可伸縮的襯底,可以在它上面構建用于互連某些類型量子位的復雜電路,”Painter說,他是這項研究的團隊領導人,這項研究發(fā)表在9月12日的《自然通訊》雜志上。不僅可以進行量子比特之間的連通性的空間安排,而且還可以設計連接只發(fā)生在特定的期望頻率。
Painter和他的團隊創(chuàng)建了一個由超導體薄膜組成的量子電路,這種材料能傳輸電流,并且在硅微芯片上幾乎沒有能量損失。這些超導圖案將微波從微芯片的一部分傳送到另一部分。然而,使系統(tǒng)工作在量子態(tài)的是使用所謂的約瑟夫森結,它由夾在兩個超導電極之間的原子厚度的非導電層組成。約瑟夫森結產(chǎn)生微波光子源,這個源具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孤立狀態(tài),就像原子的基態(tài)和激發(fā)電子態(tài),它們參與光的發(fā)射,或者是量子計算的語言中一個量子位。
Painter說:“超導量子電路允許人們使用微波電路進行基本的量子電動力學實驗,微波電路看起來像是直接從手機上拿出來的。”我們相信,用超導超材料來增強這些電路可能使未來的量子計算技術成為可能,有了這些,人們才得以進一步研究更復雜的量子系統(tǒng),這些系統(tǒng)超出了我們使用最強大的經(jīng)典計算機模擬建模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