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驢貽貝是一種入侵物種,可殺死其他物種,原產于東歐,自從在北美五大湖發現后,斑馬貽貝就沿著美國東部地區的水路迅速蔓延,給生態系統和基礎設施造成了不利的影響。最近,來自戴維森學院的大二學生Lorena James發現了斑驢貽貝的新用途——3D打印。當James上高中時,她在創業課上提出了一個想法:將斑驢的外殼中制作成3D打印材料。此前,西班牙設計師Carmen Brio也用貝殼制造出了一種PLA 3D打印材料,其想法是回收餐館廢物并將其變成具有高強度的材料。
在James向班級提出Z Spools概念之后,她們在克利夫蘭Water Alliance Erie Hack比賽中獲得了勝利。如今,她已申請該產品的實用專利,并正在考慮如何進行大規模生產。
3D打印材料由各種奇怪的材料制成,從釀造啤酒產生的酒渣物種等。雖然用斑驢貽貝制作3D打印并不能真正解決入侵物種的問題,但這是一個有趣的想法,也是一種環保理念。
由斑驢貽貝的貝殼制成的3D打印材料是獨特的,為了制作長絲,James首先將斑驢貽貝殼進行粉碎并將它們與PLA顆粒進行混合,然后使用從Filabot購買的回收塑料設備制作成可3D打印的細絲。據3D虎了解,James目前在上海留學,她計劃先與Filabot進行聯系,看Filabot是否會批量生產她的材料。 James對循環經濟非常感興趣,未來可能還會對其他入侵物種下手。據悉,在她提出Z-Spools概念之前,她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將水曲柳(一種入侵水生植物)作為食物出售,但是,在意識到植物能從湖中吸收污染后,她放棄了這個想法。 據3D虎了解,James只有19歲,但她對幫助環境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有著強烈的遠見和熱情。她的Z-Spools概念是一個巧妙的想法,而不是簡單地從海灘上獲得斑驢貽貝,她利用斑驢貽貝正在創造一些有用的東西。如果她繼續追求將入侵物種變成有用產品的想法,她最終可能會成功地開展業務,迎合那些對環境有同樣感受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