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組織網站2018年10月08日報道]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Milan Allan及其團隊在高溫超導體材料中發現了一種明顯的絕緣現象。盡管在理論上,電荷應該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流動,但是他們提到了陷阱電荷。這一發現可能為當今物理學的一大謎題提供了一個缺失的部分--高溫超導性。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Physics雜志上。
這種材料可以同時兼具絕緣性和導電性。作為絕緣體,額外電子會被困住。因此,絕緣體上沒有電流流動。而作為導體,額外電子會不受約束的流動。材料的導電性越強,電子的流動速度也就越快。
所以,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Milan Allan及其團隊驚訝的發現,在一種超導體材料中存在著陷阱電荷。而陷阱電荷一直都被認為是絕緣體的一種信號。萊頓大學理論物理學家Jan Zaanen和Milan Allan研究小組發現,這種現象可能會解開長期以來關于銅酸鹽材料中電荷傳輸的秘-密。這種并沒有被理解透徹的銅酸鹽材料在相對較高的溫度下沒有電阻,因此它被稱作為高溫超導體。這種現象的機制仍是當今物理學的一大謎題。
博士生Koen Bastiaans和Tjerk Benschop及博士后DooheeCho花了兩年時間建造了一個新的顯微鏡。測量平均信號的基礎上,伴隨著信號的波動--通常稱為噪聲。這些波動表明在研究的分層材料的絕緣層中存在捕獲電子的現象。這些材料是由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科學家們培育出來的。顯微鏡在原子尺度上記錄噪聲,這對發現噪聲現象至關重要。Bastiaans說“噪聲只是集中出現在很少的局部區域,就好像是有些原子比其他原子更嘈雜一樣。我們的顯微鏡不僅能幫助我們了解這些材料,還能幫助我們了解這些嘈雜的噪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