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屬發電早已不是新聞,但用鐵發電卻是! 因為,此前能用來發電的都是稀有且昂貴的金屬,例如釕、鋨和銥,而作為廉價金屬代名詞的鐵,又何德何能能擔此大任? 說到這,不得不感謝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是他們突破了思維的囚籠,打破了世俗的偏見,成功地創造了一種鐵分子才有了這種可能。 令人驚奇的是,研發人員的最初的目的是研發光催化劑生產燃料,而研發太陽能電池發電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項副產品。 那么,光催化劑和太陽能電池又有什么關系? 答案是,含有金屬的分子的技術的光催化劑可以吸收太陽光并利用它們的能量,用于制造太陽能電池。 為什么一定是鐵,而不是其他? 瑞典隆德大學的化學教授Kenneth Wärnmark的解釋是,“鐵在地殼中很常見,因此很便宜”,而在此前,他們開發出的鐵基分子在研究中已經證明了其在太陽能應用中的應用潛力。所以用鐵代替昂貴的金屬發電,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目前,鐵分子可用于生產太陽能燃料的新型光催化劑,并開辟了鐵分子的其他潛在應用領域,例如作為發光二極管(LED)中的材料。 至于多久之后能夠量產實用。Kenneth Wärnmark說,“我們相信至少需要十年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