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Xene薄片之間的電子傳輸
MXene具有高的力學和電學性能以及低的紅外發射率,可以制成柔性電磁屏蔽和熱偽裝膜材料。傳統觀點認為,大尺寸MXene是組裝高性能薄膜的最佳材料。然而,薄膜中含有大量MXene的空隙,降低了它們的性能。雖然傳統的交聯策略可以減少空隙,但MXene薄片之間的電子傳輸通常會被絕緣聚合物粘合劑破壞,造成電導率降低。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程群峰教授課題組采用一種有序致密化策略,協同消除MXene薄片之間的空隙,同時加強層間電子傳輸。首先插入小的MXene薄片以填補多層大薄片之間的空隙,然后通過鈣離子和硼酸鹽離子的界面橋接來消除剩余的空隙,包括單層薄片之間的空隙。得到的MXene薄膜(SDM)結構緊湊,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739MPa)、楊氏模量(72.4 GPa)、電導率(10336 S cm-1)和電磁屏蔽能力(71801 dB cm2 g-1),以及優異的抗氧化性能和熱偽裝性能。該方法為其他二維薄片的高性能組裝提供了一種途徑。相關工作以“Ultrastrong MXene films via the synergy of intercalating small flakes and interfacial bridging”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制備與表征】
首先將大薄片溶膠與小薄片溶膠混合,然后將得到的混合物刮涂成插層誘導的致密化MXene(IDM)薄膜。隨后,將IDM薄膜依次浸入氯化鈣和四硼酸鈉溶液中,然后用去離子水沖洗。最后,通過真空熱退火得到大面積的SDM薄膜。SDM薄膜被聚焦離子束(FIB)切割的截面SEM圖像顯示出其結構致密,孔隙率為4.11±0.32%。利用FIB和SEM斷層掃描重建了SDM薄膜的三維空隙微觀結構。廣角X射線散射(WAXS)結果表明SDM薄膜的取向度為0.839±0.004。
圖1 SDM薄膜的結構表征和力學性能
【插層誘導致密化】
與大薄片構成的MXene(LM)薄膜相比,小薄片構成的MXene(SM)薄膜的定向性較差,但結構更為致密。將小的MXene薄片插入到大的MXene層間,破壞了大薄片的定向堆積,增大了層間距,但有效地填補了多層薄片之間的空隙,使薄膜致密化。與LM和SM薄膜相比,優化后的IDM薄膜結構排列適中、致密,抗拉強度和電導率分別為409±26 MPa和10865±203 S cm-1,是LM膜(185±6MPa和9822±133 S cm-1)的2.2倍和1.1倍。此外,2.8 μm厚的IDM薄膜(60.8±0.6 dB)比2.7 μm厚的LM薄膜(58.1±0.8 dB)在0.3~18 GHz之間具有更高的電磁屏蔽效能。插層誘導致密化策略可用于進一步提高以前報道的由大薄片組裝的MXene復合膜的性能。
圖2 LM、SM和IDM薄膜的結構和性能比較
【搭接剪切測試】
不同MXene薄膜的剪切強度下降趨勢如下:SM>IDM>LM薄膜。這與孔隙度一致,由于空洞和缺陷削弱了層間的結合。分層的LM薄膜前后兩側顯示出較大的褶皺,這些褶皺在拓撲上是互補的,表明多層片間的空隙導致層間載荷傳遞較弱。相比之下,SM膜的分層表面呈現出磨玻璃狀結構,有大量接近拉出的小薄片,表明層間載荷轉移強烈,這是由于致密的薄片堆積造成的。IDM薄膜呈現出磨玻璃狀和褶皺的中間形態,這是由于小薄片的插入填補了多層大薄片之間的空隙,以改善層間載荷傳遞。
圖3 LM, SM和IDM薄膜的搭接剪切測試
【SDM薄膜的性能】
由于小薄片插層和界面橋接的協同致密作用,SDM薄膜具有最高的抗拉強度(739±32MPa)、楊氏模量(72.4±8.1 GPa)和韌性(8.76±0.52 MJm-3),分別是BDM薄膜的1.6倍、2.4倍和1.5倍,是IDM薄膜的1.8倍、5.3倍和2.1倍,是LM薄膜的4.0倍、7.6倍和3.7倍。此外,SDM薄膜(10,336±103 S cm-1)的導電性高于LM薄膜(9822±133 S cm-1)。此外,SDM薄膜在潮濕空氣中存放10天后,電磁屏蔽能力僅下降4.34%,低于LM薄膜的16.2%。儲存在潮濕空氣中的SDM薄膜的中紅外發射率遠低于LM薄膜,表明SDM薄膜具有更穩定的熱偽裝性能。與LM薄膜相比,在潮濕空氣中儲存后,覆蓋在同一基底上的SDM薄膜的表面輻射溫度增加較少。
圖4 LM和SDM薄膜的性能
【小結】
總之,該研究報道了一種致密化策略,通過有序插入小薄片和界面橋接,協同消除MXene薄片之間的空隙,加強層間相互作用,而不中斷層間電子傳輸。得到的MXene薄膜結構高度緊湊。它們結合了高拉伸強度、楊氏模量、韌性、導電性、電磁屏蔽能力、抗氧化性和熱偽裝性能,顯示出對潮濕環境和更高要求力學負載的適用性,如:柔性可穿戴設備和軍用隱身斗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