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管的結構一直備受青睞,其一維受限納米空間,在分子識別、分離、催化和跨膜運輸以及納米機電設備的制造都有巨大的應用潛力。然而,因缺乏結構精度,它們的化學和物理特性難以同時發揮作用,使得其納米技術應用往往受到阻礙。構建原子級精確的納米管,控制長度、直徑以及手性,是充分利用其內部一維納米通道的關鍵。
盡管通過合理的設計和合成,以可控的方式堆疊環形單元是制備空心管道結構的有效方法,但在分子水平上執行這樣的策略仍然具有挑戰性。如何設計并合成出具有適當形狀、對稱性和化學成分的單個大環分子,并將這些納米環以穩定且高效的方式連接在一起,是一個難題。
基于這些挑戰,廈門大學蘇紀豪研究團隊通過可逆的亞胺縮合反應,將基于柱芳烴的環狀分子交聯堆疊在一起,制備具有精確長度、直徑和手性的單分子納米管。相關成果以“Synthesis of covalent organic pillars as molecular nanotubes with precise length, diameter and chirality”發表于最新一期Nature Synthesis。
單分子納米管的設計與合成
該研究以共價有機框架合成為靈感,通過可逆的亞胺縮合反應,將基于柱芳烴的環狀分子交聯堆疊,形成單分子納米管。其中,柱芳烴由對位亞甲基橋連的芳香單元組成,具有理想的多邊形空心棱鏡形狀,可用于構建雙開口管;然而,其雙緣對稱的烷氧基不適合構建離散的單元。為構建可堆疊的環狀單元,首先對柱芳烴支架進行了不對稱處理,隨后在其中一側添加醛基。通過亞胺縮合反應,將產物與對苯二胺交聯劑進行反應,得到所需的單分子納米管,即共價有機柱COP-1。
圖一、單分子納米管的設計與合成
合成的手性大環分子,在縮合反應期間表現出自排序,其形成的一對螺旋狀COP-1納米管,可通過配備手性固定相的高效液相色譜系統進行解析。另外,由于在分子設計中沒有引入長烷基鏈作為增溶基團,產物COP-1可結晶從而進行明確的結構解析。X射線晶體衍射分析表明,COP-1的扭旋納米管結構長度為 2 nm,直徑為 4.7 Å,一維內部通道的空隙空間約為 440 Å3。
圖二、單分子納米管的 X 射線晶體結構
主客體相互作用
COP-1的形狀和大小表明,除了溶劑分子之外,這種 2 納米長的納米管還可容納長線性客體。然而,初步的核磁共振氫譜研究中,正構烷烴和COP-1的空心通道之間沒有強烈的相互作用。進一步研究了與各種α、ω -二取代正構烷烴之間的主客體絡合,結果顯示出COP-1對具有吸電子端基和鏈長高于臨界值的 α,ω-二取代正烷基客體具有高度特異性結合。而在長度不匹配的主客體系統中,出乎意料地觀察到COP-1納米管內的烷基鏈扭曲變形,且存在能量不利的折疊。
圖三、α,ω-二取代正構烷烴作為客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