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溫才妃 通訊員孔子俊)蘭州大學教育部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學中心教授陳熙萌、研究員李湛團隊在鹽湖鹵水戰略元素膜分離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他們成功研發新型二維異質結復合膜,為先進膜材料的構建和鹵水戰略元素的分離提供了堅實的理論與技術支持。相關研究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金》。
傳統鹽湖提鋰技術存在二次污染、成本高、回收率低、選擇性差等問題。氧化石墨烯膜作為一種新興的二維膜分離材料,其可控的層間結構與超高的水通量,在海水淡化、污水處理以及分離分析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然而,容易腫脹、變形、失效的二維層間通道,限制了其在真實環境中多離子的選擇性、快速、高效分離。 為此,研究團隊成功設計出一種全新結構的二維異質結復合膜。該膜利用膜層間的限域傳輸過程,成功實現了在真實鹽湖環境中對鋰及相關戰略元素的分離提取。 研究團隊在氧化石墨烯膜的二維夾層中通過單離子誘導合成策略,原位限域合成出二維金屬有機框架材料和二維海藻酸鈉納米帶,進而構建出一種全新結構的二維三元異質結膜。該類二維異質結通道可允許小尺寸水合離子快速通過,同時阻止了較大尺寸水合離子在二維膜層間的快速傳輸,進而實現了混合體系中多離子之間的超高選擇性尺寸篩分,鋰鉀、鈉鉀以及鋰鎂分離因子分別達到20.9、31.2和9.5,具有較廣的工業化應用前景。 研究人員認為,該技術實現了二維膜材料對于復雜體系中多離子的篩分,并闡明了多種離子在二維層間的尺寸限域篩分機理,不但為先進二維膜材料的設計與構筑提供了新思路,也為復雜體系中相似物質之間的高效分離提取提供了一種新技術,同時為鹽湖鹵水中鋰離子的分離提取開辟了一條新路線。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jacsau.3c00473 《中國科學報》 (2023-11-20 第3版 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