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
答:助劑是某些材料和產品在生產或加工過程中所需要添加的各種輔助化學品用以改善生產工藝和提高產品性能,樹脂和生膠加工成塑料和橡膠制品這一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輔助化學品。
高分子材料加入助劑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改善聚合物的工藝性能,優化加工條件,提高加工效率; ②改進制品的性能,提高他們的使用價值和壽命。
常見助劑有哪些?
答:比較常見的有光穩定劑、抗氧劑、偶聯劑、相容劑、發泡劑、增塑劑、潤滑劑、熱穩定劑、脫模劑、抗靜電劑、著色劑、增白劑、阻燃劑、消煙劑等。
什么是助劑與聚合物的相容性?噴聚和發汗是什么意思?
答:助劑與聚合物的相容性指助劑與聚合物能長期均勻也混合在一起,不生產相分離而析出的性能。
噴聚——固體助劑的析出;發汗——液體助劑的析出。
什么是協同效應和對抗效應?
答:當高分子材料中加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添加劑時,可能產生的幾種不同結果: ①協同效應:混合添加劑的效果大于各單獨組分效果的代數和;或其中某一組分的效果大于其單獨使用時的效果。 ②對抗效應:混合添加劑的效果小于各單獨組分效果的代數和;或其中某一組分的效果小于其單獨使用時的效果。
增塑劑有什么作用?
答:增塑劑又稱為塑化劑,用于削弱聚合物分子間的次價鍵即范德華力,從而增加聚合物分子鏈的移動性,降低聚合物分子鏈的結晶性。
為什么聚苯乙烯比聚丙烯的耐氧化性好?
答:不穩定的H被龐大的苯基所取代,PS不易老化的原因是苯環對H有屏蔽作用;PP中含有叔氫易老化。
PVC受熱不穩定的原因是什么?
答: ①分子鏈結構含有引發劑殘基含有烯丙基氯起到活化基團的作用.端基雙鍵,使熱穩定性下降; ②氧的影響,加速了PVC的熱降解時脫HCL; ③反應產生的HCl對PVC的降解有催化作用; ④增塑劑的用量的影響。
熱穩定劑主要作用有哪些?
答: ①吸收中和HCl,抑制其自動催化作用; ②置換PVC分子中不穩定的烯丙基氯原子,抑制HCl的脫出; ③與多烯結構發生加成反應,破壞大共軛體系的形成,減少著色; ④捕捉自由基,阻止氧化反應; ⑤中和或鈍化對降解起催化作用的金屬離子或其他有害物質; ⑥對紫外線照射起保護作用、屏蔽和減弱作用。
為什么紫外線對聚合物破壞性最大?
答:紫外線波長短,能量大,打斷大部分聚合物化學鍵。
光穩定劑的分類有哪些?
答:凡是能夠防止紫外線對聚合物引起的光(氧化)老化的添加劑都稱為光穩定劑。可分為:光屏蔽劑、紫外線吸收劑、消光劑及受阻胺。
銻鹵阻燃體系如何發生協同作用?
答:銻常用的是Sb2O3,鹵化物常用的是有機鹵化物。Sb2O3和有機鹵化物一起使用,主要認為是因為它與鹵化物放出的鹵化氫作用。
根據目前研究,阻燃劑的作用機理有哪些?
答: ①阻燃劑在燃燒溫度下的分解產物形成不揮發不氧化的玻璃狀薄膜,可隔絕空氣反射能量或具有低的導熱系數。 ②阻燃劑受熱分解生成不燃燒氣體從而稀釋可燃性氣體,沖淡燃燒區氧的濃度; ③阻燃劑溶化分解吸熱消耗熱量; ④阻燃劑促使塑料表面形成一層多孔的隔熱穩炭層,阻止熱傳導及繼續燃燒。
膨脹型阻燃劑屬于哪一類協同體系,其原理是什么?
答:膨脹型阻燃劑屬于磷-氮協同體系。 機理:含該阻燃劑的聚合物受熱時,表面能生成一層均勻的炭質泡沫層,此層隔熱、隔氧、抑煙、防滴落,故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抗靜電劑分子結構有何特點?
答:R—Y—X R:親油基,Y:連接基,X:親水基。在它們的分子中,非極性部分的親油基和極性部分的親水基之間應具有適當平衡,與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相容性,C12以上的烷基是典型的親油基,而羥基,羧基,磺酸基和醚鍵則是典型的親水基。
抗靜電劑作用機理是什么?
答:一是抗靜電劑在材料表面形成導電性的連續膜,即能賦予制品表面具有一定吸濕性與離子性的薄膜,從而降低表面電阻率,使已經產生的靜電荷迅速泄漏,以達到抗靜電的目的;二是賦予材料表面有一定的潤滑性,降低摩擦系數,從而抑制和減少靜電荷的產生。
為什么塑料在加工或使用過程中極易帶靜電?
答:由于其主體聚合物的分子鏈差不多均是共價鍵組成,既不能電離又不能傳遞電子。在其加工和制品的使用過程中,當同其它物體或自身相接觸和摩擦時會因為電子的得失而帶電,并且很難通過自身傳導而消失。
填料的補強作用的大小取決因素?
答:補強作用的大小取決于塑料本身的本體結構,填充粒子用量,比表面及大小,表面活性,粒子大小及分布,相結構以及粒子在高聚物中聚散和分散。
其中最重要的是:填料同聚合物高分子鏈所形成界面層的相互作用,這種作用既包括粒子表面對高分子鏈的物理或化學作用力,又包括界面層內高分子鏈的結晶和取向等。
增強塑料的強度受哪些因素影響?
答: ①增強劑的強度通過選擇以達到要求; ②基本聚合物的強度,可通過聚合物的選擇和改性加以滿足; ③增塑劑和基本聚合物的表面膠結情況; ④增強材料的組織材料。
什么是偶聯劑,其分子結構特點,舉例說明
答:偶聯劑是指能改善填料與高分子材料之間界面特性的一類物質。
其分子結構中存在兩種官能團:一種可與高分子基體發生化學反應或至少有好的相容性;另一種可與無機填料形成化學鍵,如常見的硅烷偶聯劑。
什么是發泡劑?
答:發泡劑是一類能使處于一定黏度范圍內的液態或塑性狀態的橡膠,塑料形成微孔結構的物質。
物理發泡劑:依靠在發泡過程中本身物理狀態變化來達到發泡目的的一類化合物; 化學發泡劑:在一定溫度下會熱分解而產生一種或多種氣體,使聚合物發泡。
什么是色母粒?
答:是一種把超常量的顏料或染料均勻載附于樹脂之中而制得的聚集體;基本組成:顏料或染料,載體,分散劑,添加劑。
作用: ①有利于保持顏料的化學穩定性和顏色的穩定性; ②使顏料在塑料中有更好的分散性; ③保護操作人員的健康; ④工序簡單,轉色容易; ⑤環境干凈,不沾污器皿; ⑥節省時間和原材料。
著色力是指什么?
答:就是著色劑以其本身的色彩來影響整個混合物顏色的能力;著色劑用在塑料制品中時,遮蓋力的含義是指它阻止光線穿透制品的能力。
潤滑劑的定義及內外潤滑劑的區別?
答:潤滑劑——能改善塑料各層粒子之間及熔體與加工設備金屬表面的摩擦力和粘附性,增大樹脂的流動性,達到可調控樹脂塑化時間,保持連續生產的助劑,即稱之為潤滑劑。 外潤滑劑能在加工時增加塑料表面的潤滑性,減少塑料與金屬表面的黏附力,使其受到機械的剪切力降至最少,從而達到在不損害塑料性能的情況下最容易加工成型的目的。內潤滑劑則可以減少聚合物的內摩擦,增加塑料的熔融速率和熔體變形性,降低熔體黏度及改善塑化性能。
硫磺硫化與硫磺給予體硫化有何不同?
答: ①硫磺硫化:多硫鍵,耐熱、耐老化差,屈撓性好,永久變形大; ②硫磺給予體:單硫鍵多,耐熱、耐老化好。
硫化促進劑起什么作用?
答:提高橡膠制品的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性能。能促進硫化作用的物質。可縮短硫化時間,降低硫化溫度,減少硫化劑用量和提高橡膠的物理機械性能等。
橡膠硫化后,其結構和性能通常發生何種變化?
答: ①硫化膠由線型變為三位網狀結構; ②加熱不再流動; ③不再溶于它的良溶劑中; ④模量和硬度提高; ⑤力學性能提高; ⑥耐老化性能和化學穩定性提高; ⑦介質性能可能下降。
焦燒現象指什么?
答:是指橡膠膠料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早期硫化的現象。
硫化活性劑的作用及主要品種?
答:活性劑的作用——使促進劑活性增強,使促進劑用量減少,使硫化時間縮短。 活性劑一般分為無機活性劑和有機活性劑兩類。無機活性劑主要有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和堿式碳酸鹽等;有機活性劑主要有脂肪酸類、胺類、皂類、多元醇和氨基醇等。活性劑僅以少量加入到橡膠膠料中就能提高其硫化度。
何為促進劑的后效應,何類促進劑具有良好的后效應?
答:在硫化溫度以下,不會引起早期硫化達到硫化溫度時則硫化活性大,這種性質稱為促進劑的后效應。次磺酰胺類具有良好的后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