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份以來,在原料成本強勢支撐、下游廠家買漲情緒帶動下,國內有機硅價格一路上行。生意社監測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主流地區有機硅DMC市場均價1.75萬元(噸價,下同),比8月1日上漲5.4%。受此支撐,下游107膠、硅油等廠家紛紛跟進全面調漲。 不過,業內人士提醒,受產能大幅釋放及海外需求不確定因素影響,有機硅后市難言樂觀,亟待從技術水平、安全環保等方面改善發展生態。 行情先抑后揚 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終端下游建筑、汽車等行業需求不振,有機硅企業遭受巨大沖擊,導致硅產品價格走低。 據統計,上半年,有機硅DMC月均價僅為1.68萬元,而2019年全年均價為1.93萬元。 另外從上市公司業績也可管中窺豹。上半年,有機硅上市公司營收同比增長0.05%,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29.58%,凈利率同比下降3.94%。其中,第二季度營收同比上升10.88%,環比上升39.16%;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30.41,凈利率同比下降6.75%。 下半年,隨著國內經濟穩步復蘇,有機硅市場逐步好轉。特別是進入9月份以來,市場呈現供需兩旺態勢,“漲”字成為有機硅行情主旋律。 業內市場人士分析,買漲不買跌心理致使下游采購積極性高漲,造成需求相對集中。在這種行情下,部分有機硅廠家限量封盤,使市場炒漲熱情不斷升溫。在DMC大肆上漲推動下,下游硅油、硅橡膠價格也持續上升。 供需偏向寬松 近10年來,我國有機硅行業發展迅猛,新產能建設從未放緩,供應量有望持續增加。 據全國硅產業綠色發展戰略聯盟(SAGSI)統計,截至2019年7月,國內已披露的有機硅單體擬在建項目產能624萬噸/年,約合硅氧烷300萬噸/年,相當于我國現有總產能的2.2倍。預計2020年、2021年分別有約60萬噸/年的單體新產能釋放,2022年之后至少還有150萬噸/年的計劃新產能。 從今年下半年來看,浙江新安子公司江蘇鎮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30萬噸/年有機硅項目計劃投產,貨源供應有增加預期。 需求方面,我國經濟仍處于緩慢復蘇階段,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繼續上行,基建、房地產及制造業投資狀況皆有改善,“內循環”拉動經濟緩慢回升。但由于全球產業鏈一體化布局,國外疫情的持續使終端需求仍將受到較大影響。 有機硅商城分析師張敏表示,國家雖有促進消費的各種政策出臺,但奈何國外疫情依然存在,國際市場受阻,因此終端需求始終難以全面好轉。加之出口市場仍存在諸多變數,預計近期有機硅漲勢將放緩,長期市場難言樂觀。 亟待改善生態 有機硅作為“工業維生素”和“科技催化劑”,下游應用領域不斷拓寬,未來在新能源汽車、醫療個護、半導體等領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但國內有機硅在技術水平上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代際差距。一方面是尚未系統掌握核心技術。以單體合成環節為例,我國單體合成的全口徑(含高沸)平均選擇性約80%,較跨國公司低5~10個百分點;氯甲烷單程轉化率平均為35%,較跨國公司低20~35個百分點。另一方面,有機硅生產能耗物耗差距大,安全環保水平不高。截至目前,我國噸硅氧烷綜合能耗較世界領先水平高50%~100%,物料消耗平均高5%~10%。 此外,有機硅產業面臨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為此,有業內人士建議,一是繼續推動有機硅行業供給側改革,無自有技術也無先進技術來源的新建項目謹慎“入市”。二是以大型一體化企業為主體,以高端下游應用為導向,進一步加大重要特種原料和高端下游制品的開發力度。三是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依法嚴肅追究,切實保障和提升行業創新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