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精品电影_91看片一区_日日夜夜天天综合

新聞直報員供求信息會員
當前位置 > 首頁 > 新材料 > 市場分析 > 正文內容
市場競爭激烈,哪些功能性膜材料發展勢頭強勁?
文章來源:賢集網     更新時間:2022-08-25 14:57:42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智能消費電子、互聯網、航空航天、節能環保、物聯網等一大批新興產業快速增長,傳統的材料已無法滿足特定性能和品質的要求,從而催生了大量新興功能膜材料的應用需求。


通過將多種不同的涂層材料與不同的基膜進行有機結合,功能膜材料實現了特定的光學性、電學性、耐候性、可加工性、微觀特性、抗腐蝕性和透過性等性能,同時具有保護、膠粘、導電、屏蔽、提高顯示質量等多種功能。根據應用對象的不同,功能性膜材料可應用于包裝材料、電子電器、新能源、醫療衛生、工業(含汽車)和航空航天等不同的領域。



1、2022年中國功能性膜材料產業


2022年8月20日,《2022年中國功能性膜材料產業報告》在2022年世界半導體大會暨首屆國際先進半導體材料峰會上發布。


按產品類型劃分,2021年全球聚酯膜消費量超過540萬噸,占比超過98%,是功能性膜材料中最主要的產品,而含氟膜、聚酰亞胺膜等高性能膜材料總體消費量仍然較低。按國家地區劃分,中國是功能性膜材料最大的消費市場,2021年總消費量接近300萬噸,占全球消費量的54%,其次為歐洲和美國地區,消費占比分別為8.2%和7.5%。


雖然從消費量來看,含氟膜、聚酰亞胺膜等高性能膜材料在全球功能性膜材料市場上的消費占比較低,約為1.6%,遠低于聚酯膜的98%。但其市場規模(價值)占比卻高達18%,這是由其高技術門檻、高昂的單價和在特定應用領域不可替代的特性決定的。未來受益于消費電子、新能源等行業的快速持續發展,高性能膜材料將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針對中國功能性膜材料市場,報告指出,2021年市場規模達1140.0億元,增長率為17.0%,保持了良好增長態勢。隨著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等下游領域需求的持續增加,未來市場規模將繼續擴大。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可達1690.5億元,復合增長率達到14.0%,從市場產品結構看,2021年光學功能膜市場占比最大,為40.8%;其次為分離功能膜,占比為27.0%;包裝功能膜排名第三,占比為12.4%。


目前,中國功能性膜材料產業逐步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各大領航企業逐漸控制低端產品產能,主動布局高端產品,調整產品結構,功能性膜材料必然向產品高端化發展。“十四五”期間,隨著國家相關產業規劃的陸續發布,各省市及地區也相繼發布了功能性膜材料相關的利好政策,構建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大力推進產業發展。此外,半導體、新能源、新型顯示等下游應用領域的加速發展也為中國功能性膜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會。未來,中國功能性膜材料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二、PI膜發展勢頭強勁


PI是分子主鏈中含有酰亞胺環(-CO-NH-CO-)的芳雜環高分子化合物,具備耐高溫、耐低溫、高強度、高模量、耐水解、耐輻射、耐腐蝕、高電絕緣和低介電常數等優異性能,被列為“21世紀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PI薄膜是最早實現商業化應用的PI產品,根據用途可分為以絕緣、耐熱為目的的電工級PI薄膜和附有高撓性、低膨脹系數等性能要求的電子級PI薄膜。電子級PI薄膜因價格高昂,技術壁壘高,也被稱為“黃金薄膜”。其產業集中度較高,目前主要由美國杜邦(Dupont)、日本東麗(Toray)、日本鐘淵化學(Kaneka)、韓國SKC、日本宇部興產(Ube)等美日韓企業壟斷。


2021年,全球PI膜的總消費量約為1.6萬噸,主要分布在亞洲地區。其中,中國聚酰亞胺的產能和消費量占世界產能和消費量的比例均超過50%。從應用端看,全球PI膜的市場已細分為柔性印刷電路(FPC)、特種制品、壓敏膠帶、發電機和電線電纜等領域,柔性印刷電路板已成為全球PI膜市場上最大、增長最快的應用領域。預計到2030年,全球各地區PI膜的消費量將達到2.9萬噸,2021—2030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6.5%。全球PI膜消費量和預計消費量增速見圖2。


我國PI膜起步較晚,產業化進程發展較緩慢。電子級PI膜作為特種工程材料,價格昂貴、技術壁壘高,國內企業雖已經實現相對簡單的電工級PI膜的大規模生產,但在高端電工絕緣、電子等其他應用領域的產業化能力較弱,能夠自主掌握高性能PI膜完整制備技術的企業數量相對較少。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高性能PI膜嚴重依賴進口,目前仍是我國被“卡脖子”的功能性膜材料之一。


從需求端來看,2021年國內對PI薄膜的總需求量約為1萬噸。目前我國電子級PI膜與電工級PI薄膜整體消費量基本相當,未來隨著電子顯示、FPC和導熱石墨膜等電子級應用領域的快速增長,電子級PI膜消費量規模將進一步增大,預計到2030年對PI膜的總需求量將超過2萬噸,年平均增長率為8.6%。然而,高端電子級PI膜在設備、工藝及人才方面存在較高技術壁壘,目前發展進入瓶頸期。隨著我國相關研發及技術人才的積累,疊加下游重點市場轉移至大陸市場及相關政策的利好,我國PI膜發展將不斷提速,逐步實現高端產品國產化替代。


三、高分子功能薄膜材料行業市場分析


1、政策分析


功能性薄膜是工業領域的基礎材料,是我國加快培育和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近年來,我國發布了一系列促進行業健康、快速發展的產業政策、法規,主要的政策及法規如下:





2、市場分析


高分子功能薄膜是以有機高分子聚合物(如PC.PMMA.PET.PVC.TAC等)為材料制成的薄膜,通常具有保護、光電、絕緣、分離、磁性、催化活性等某一或某些特定功能。高分子功能薄膜所涉及的制造和應用領域十分廣泛,涵蓋電子、光電顯示、交通、能源、醫療等眾多領域。高分子薄膜材料具有優秀的光學性能和物理機械性,通過實施附加的功能涂層,高分子薄膜材料的功能性進一步完善、應用價值進一步上升。《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將高分子功能膜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及優先發展技術領域之一。


從產量來看,2010-2020年我國聚碳酸酯(PC)整體呈現波動上升的態勢,2017年小幅下降,為63.6萬噸,同比下降7.04%。2019年我國PC產量進一步提高,為98萬噸,同比增長40.00%。2020年,我國PC產量為95.94萬噸,同比下降2.10%。


聚碳酸酯主要下游用戶是電子電器、板材和汽車等領域,上述3個行業約占聚碳酸酯消費量的80%,其它主要是用于與其它聚合物共混,如生產ABS、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或聚醚等。由于原料雙酚A的安全問題,聚碳酸酯在食品包裝、嬰兒奶瓶和醫療設備等方面的應用還在摸索中。


從終端行業來看,PC的增長主要基于汽車市場的堅挺,其在汽車車窗方面的突破性應用將使其在今后5-10年里持續快速發展;PC在光學儲存媒體(如DVD和CD)的應用繼續下降。


PC薄膜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是PC樹脂粒子的改性。盡管PC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但存在熔體黏度大、加工流動性差、成型困難、容易產生應力開裂、耐溶劑性差、易降解、抗疲勞性和耐磨性差等缺點。通過增韌、增強、阻燃和合金化處理,PC材料的性能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3、市場競爭分析


公司在蓋板材料領域主要競爭對手包括國外綜合型化工集團和國內功能膜行業廠商。


國外競爭對手主要包括日本住友、日本帝人。在國內競爭對手方面,國內蓋板材料市場集中度較高,大部分市場份額逐漸被少數領先的材料供應商占據,競爭對手主要包括蘇州奧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凱信光電科技有限公司,A股上市公司道明光學也于2019年投資了年產1.000萬平方米光學級PC+PMMA共擠薄膜/薄片生產線。



4、風險分析


(1)國際巨頭競爭


我國在高分子高性能功能薄膜領域起步晚、差距大,高端產品尚依賴進口。國外大型高分子功能性薄膜材料生產商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品牌認可度、先進的技術研發能力、集中的人才等優勢占領了高端產品市場大部分份額。與國際巨頭相比,國內企業在產業規模、產品質量、產品性能、資金實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國際巨頭仍然給國內企業帶來較大的競爭壓力。


(2)行業內高端技術人才缺乏


目前,國內大多數廠商的發展理念還停留在依靠少數關鍵人才的個人能力上,團隊整體創新能力較弱,人才缺乏梯隊層次,儲備人才不足。同時又缺乏相對完善的教育和培訓支撐體系,無法快速有效培養滿足行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術人才。高分子功能性薄膜材料行業內高素質技術人才的短缺已成為影響未來發展的瓶頸。


總體而言,功能性膜材料作為新材料產業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未來發展潛力仍然較大。以消費電子、新能源為代表的下游終端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將進一步帶動對功能性膜材料需求的增長。目前,中國功能性膜材料總體上處于產業價值鏈中低端,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偏低,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不少高端產品依舊供給不足。未來需由生產企業和下游用戶共同發力,推動中國功能性膜產業的轉型升級。


主要來源:賽迪顧問,牛市生財日歷,尚普華泰咨詢

原文鏈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15257.html
來源:賢集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七台河市| 濉溪县| 故城县| 南川市| 乌苏市| 延安市| 石屏县| 竹山县| 凉城县| 英德市| 鱼台县| 闵行区| 集安市| 利川市| 时尚| 朔州市| 浠水县| 阜康市| 新民市| 安阳县| 綦江县| 石阡县| 宜兰县| 康保县| 西丰县| 于田县| 密云县| 温泉县| 易门县| 宁陵县| 定陶县| 舒兰市| 大名县| 嘉黎县| 应城市| 永康市| 赫章县| 通州市| 涪陵区| 建阳市| 和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