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的提出為聚氨酯行業帶來重大機遇,在近日于上海舉辦的2022年聚氨酯前沿科技國際論壇暨企業家峰會上,來自聚氨酯行業的多位專家帶來了最新研究成果和應用案例,為推動聚氨酯行業可持續發展聚力獻智。
可持續發展關鍵在創新 科思創創新經理卿思衍博士認為,化工行業實現循環經濟和碳中和的關鍵在于技術創新。對于聚氨酯行業來說,材料本身的創新,以及在聚氨酯下游行業的應用創新都很關鍵。 蘇州湘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建表示,聚氨酯行業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但一些高端、高性能原料仍以國外進口為主。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部分安全舒適、高性能、高附加值產品缺口明顯,開發無毒、無污染、可降解回用、安全舒適性強的產品成為聚氨酯材料的重要創新目標。 江蘇美思德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宇介紹說,助劑在聚氨酯生產工藝中占有重要地位,美思德目前正向多元化助劑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他們將通過產學研用合作,集結各方資源推動聚氨酯助劑創新升級,共同為行業高質量發展作貢獻。 最新成果聚焦綠色低碳 會上,多家聚氨酯領軍企業發布了一批最新研究成果和應用案例。 據巴斯夫亞太區聚氨酯研發總監劉英豪介紹,在向客戶提供低碳足跡產品方面,巴斯夫走在行業前列,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機遇。例如通過提供可再生原料、推廣機械回收和化學回收,以此推動循環經濟發展;通過輕量化解決方案節約化石資源,提高能源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 卿思衍介紹說,科思創擁有一套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體系。其循環經濟方案包括可再生能源、替代性原材料和廢棄物創新回收利用等。例如,采用絕熱等溫光氣法生產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采用突破性氣相技術生產甲苯二異氰酸酯(TDI);采用生物技術合成苯胺等。在聚氨酯下游行業應用的綠色循環工作方面,科思創也制訂了跨行業協作的閉環回收解決方案。 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行業經理袁旻表示,萬華化學致力于推動人造板無醛化,打通了從無醛膠黏劑生產到無醛人造板生產,再到定制家具制作全產業鏈流程。 前瞻性技術尚需突破 會上,多位來自高校和企業的科研人員介紹了多項聚氨酯創新發展的前瞻性技術。 安徽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武生教授指出,在合成水性聚氨酯方面,未來應通過控制成本開發出符合客戶需求的工業化產品。談及水性聚氨酯新應用所需要的新型結構,王武生表示,熱敏凝聚是未來最可能實現理想結構的方法。 山東一諾威新材料有限公司研發經理付振武表示,通過植物油、蔗糖、甘油等生物基原料制備的生物質多元醇產品屬于綠色化學品,對聚氨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東華大學復合材料系主任游正偉介紹了多功能聚肟氨酯材料的應用前景。他分析,動態鍵高分子正處于產業應用推進的關鍵時期,而動態交聯肟氨酯兼具熱塑性和熱固性聚氨酯特點,希望能夠盡快產業化,取得更多的應用成果。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新靈教授認為,他們制備的側鏈交聯聚氨酯具有優良的熱可逆性和可修復性,未來應向低成本高效、可控智能化、多重功能化和性能優良自修復體系的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