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輪胎產業在經歷了近20年的“狂飆突進”式增長后,隨著2018年中國汽車行業發展的“拐點”的到來,輪胎行業的“高速路”也閃現“紅燈”。 據統計,2018年,中國輪胎總產量為6.48億條,同比下降0.76%,其中子午胎下降4.2%,20年來首現負增長。
山東是輪胎生產大省,產量占到全國一半,因此成為本輪行業調整最大的“重災區”。
據不完全統計,僅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山東省就有40多家輪胎企業宣告破產。
持續關注輪胎行業的人,都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輪胎生產大省山東的輪胎業,目前已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
以東營、壽光為代表的魯北輪胎產業群,在近年來“去產能”、“去杠桿”、“環保風暴”,以及國際貿易摩擦等劇烈沖擊下,叫苦不迭。
特別是東營等地的許多輪胎企業,出現難以為繼的狀況。眾多上下游企業和銀行被拖下水,經濟糾紛案件大增。
另一方面,以青島、煙臺、威海為代表的膠東輪胎產業群,卻一直在持續發展中。
據膠東集群的四家輪胎上市公司2019年一季報數據,三角、玲瓏、雙星、賽輪的營業收入持續增長,效益大幅提升。其中,賽輪輪胎凈利潤增長53.03%,三角輪胎凈利潤增長52.26%,玲瓏輪胎增長26.9%。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山東省輪胎行業的兩極分化現狀,與企業是否注重核心能力建設、經營管理模式等,有直接關系。
“始終游蕩在低端產能和價格競爭邊緣的企業,注定不具備持續發展的后勁。”該業內人士同時表示,誰能“活”下來,“活”得好,現在下定論還為之過早。
“從長遠看,這更像是一場馬拉松,半程還沒有跑完,領跑的人也不一定就能得獎,最終還要看誰的功力強、耐力久。”
輪胎市場需求迭變
通過對山東輪胎陣營中的三角、玲瓏、賽輪、雙星、森麒麟等代表性企業進行綜合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現輪胎行業的發展變化趨勢。
首先,膠東這五家輪胎制造企業,除后來者森麒麟只生產乘用車胎外,其余四家都是綜合型制造企業。
綜合型制造企業因為產品系列完整、門類齊全、適配性強,不僅能給商家配貨帶來便利,節省交易成本,還能給不同類型的用戶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
如目前產品系列最全的三角輪胎,涵蓋商用車胎、乘用車胎、工業輪胎、工程輪胎、巨胎等。
其次,業內人士分析,國內輪胎市場的需求結構正在發生新的變化,特別是隨著全行業的子午化進程接近尾聲,輪胎市場消費升級的特點十分明顯。
這主要體現在商用車無內胎產品,以及大規格、高性能、環保舒適性乘用車胎的比重,在不斷上升。
據統計,目前,國際商用車胎市場上,無內胎產品比重約占65%;乘用車胎中,16吋及以上的規格約占75%。
行業分析人士指出,輪胎企業的產品結構,必須與消費升級的需求相適配,并帶有引領性,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獲取更大優勢。
此外,在行業洗牌競爭格局下,輪胎企業的創新驅動研發投入,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產效率,環保方面的投入,以及營銷模式的布局等,都成為核心競爭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