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內順丁橡膠行情起起伏伏,其年度均價價差頗大,但是產量和消費量變化不大,產量基本在75-80萬噸/年,消費量基本在100萬噸/年附近。順丁膠價格高低似乎和其需求狀態并不構成簡單的線性關系。 眾所周知,在順丁行業的下游需求及主要細分領域市場中,輪胎行業是居于主導地位,約占順丁需求量的七成。很明顯,輪胎行業的需求表現能夠直接反映出順丁橡膠的消費情況。 由于大大小小的輪胎企業數以萬計,統計工作十分困難。因此只是統計部分大型輪胎企業的財務報告,見下表,來揭示一下順丁橡膠的需求情況。 上表中,有四家輪胎企業的營業收入實現了增長,其中,玲瓏輪胎增長率近10%.青島雙星未公布年度財報,預估與2017年基本持平,風神股份營業收入大降,與環保減產關系密切。對于凈利潤而言,除卻中策橡膠未公布數據和華誼集團輪胎業務虧損,其他五家企業均實現了“盈利”。賽輪輪胎凈利潤增長率1倍有余。另外,風神輪胎扭虧為盈。 大型輪胎企業營業收入基本實現增長,其主營業務均為輪胎,營業收入的構成公式:營業收入=產品銷售量×產品單價,因此來看,大型輪胎企業的輪胎銷售量或輪胎銷售價格基本出現了上漲,輪胎單價主要是各輪胎企業上調輪胎價格,產品銷售量基本是市場占有率的提升,而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結果。 對于廠家盈利情況,原材料采購價格下降基本是共同普遍的因素。風神輪胎采取嚴控其他成本費用支出,賽輪輪胎的優勢是越南工廠產能利用率大幅提高。雙星輪胎部分工廠升級成“工業4.0”智能化工廠導致盈利能力下降。 大型輪胎企業銷售和盈利能力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從資金、技術、訂單等方面全方位領先中小輪胎企業。11000元/噸價位的橡膠采購價格,絕對可以使大多數輪胎企業生產出現盈利。輪胎企業原材料采購積極性偏低應該與其他原因關系密切。目前輪胎行業已處于投資大而又微利的“紅海時代”,“馬太效應”愈發明顯,尤其是中小企業“如履薄冰”式生存,缺乏穩定訂單的焦慮和資金鏈薄弱實質性的減少了企業采購原料的欲望,進而壓制了橡膠市場的交易活躍度。對于順丁橡膠而言,在下游輪胎面對對外貿易壁壘和對內訂單爭搶的局面下,需求難有明顯提升和支撐。因此,若順丁市場價格出現持續性漲勢,供應量大幅下降才是關鍵。然而今年國營順丁裝置檢修計劃太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