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市場新興材料原材料的MDI,在2017年的表現并不是一如既往的好。近幾年隨著國內MDI的產能不斷釋放,聚合MDI的進口量也是持續下跌。造成的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我國改革發展的重大突破,眾多由MDI生產的新材料建設裝置越來越符合大眾市場“胃口”,二是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強勢崛起,以至于近洋貨物的競爭格局遭到壓縮,對國內進口的量越來越大。當然了,一旦這些企業裝置受到影響,對國內MDI市場也會有一定的沖擊。 利潤上漲,推動MDI企業裝置建設 從國內企業生產格局來看,據慧聰化工網了解,我國產能大致在312萬噸/年左右。其中寧波萬華就粘120萬噸/年,煙臺萬華(八角工業園)60萬噸/年,上海科思創50萬噸/年。全球MDI的分布格局,一年MDI的市場總產能就在861萬噸/年。在未來MDI裝置將會由更多的投資建設,主要原因是每年的第四季度,MDI下游海綿廠、家電廠、紡織服飾對其的需求量集中,且受近年的環保法規的大肆施壓,導致廠家裝置限產以及進入檢修期等因素影響,市場供需平衡的小船被排翻,促成價格持續上行,廠家利潤也是有著顯著的提升。就例亨斯邁公司財報中提到的,因亨斯邁全球MDI業務在2017年第四季度的需求和利潤均高于預期,故該公司上調2017年第四季度的業績預期。因此亨斯邁公司預計2017年第四季度調整后的EBITDA將高于第三季度調整后的EBITDA在3.4億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