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根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1月中國進口苯酐1731.633噸,環比+7.24%,同比+45.37%;出口苯酐2757.525噸,環比+139.53%,同比+74.49%.
2019年1-11月,中國共進口苯酐21576噸,出口苯酐43318噸,由此可見2019年中國苯酐出口數量明顯高于進口數量。
近幾年中國苯酐進口呈現逐年遞減趨勢,尤其2016年之后,進口數量減少明顯,2017年進口總量較2016年下降40%,2018年進口量較2017年下降35%,預計2019年全年進口數量約2.3萬噸,雖然下降幅度有所減緩,但仍有14%左右的降幅。出現此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國內供需矛盾加劇。自2014年以來,國內苯酐行業開啟新一輪產能擴增,導致國內苯酐產量持續增加;然而下游需求卻因環保以及行業整合等諸因素出現萎縮,致國內苯酐行業供應過剩局面加劇,抑制外盤貨源進入國內市場。
相比出口行情正好相反,在2016年之前國內出口苯酐數量寥寥無幾,2014-2016年出口苯酐基本上每年均在一千噸一下;不過中國苯酐出口在2017年出現突破,數量達到1萬噸以上。2018-2019年苯酐出口更是出現快速增長,2018年國內苯酐出口量在2.75萬噸,預計2019年出口總量在4.6萬噸左右,增幅或達67%.中國苯酐出口量出現大幅增長的原因,一是國內供應量增加,且在國內自身產能擴張背景下,苯酐國內價格承壓,尤其2017年之后大量萘法貨源投放市場,以低價優勢沖擊市場;二是近幾年中國“一帶一路”政策指引,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外貿往來更加密切,吸引更多國家商談,2017-2018年中國苯酐出口國家達到30個以上,而2019年目前出口國家已經達到42個。
展望未來,由于國內苯酐-增塑劑產業鏈處于行業整合階段,而從苯酐自身企業發展來看,大部分發展單一,而煤化工以及增塑劑工廠近幾年則多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向苯酐靠攏的趨勢,以實現利潤最大化。因此,國內苯酐自身供應能力增強,且內外盤價格倒掛限制國外貨源流入。對于出口則恰好相反,除去中國苯酐價格優勢外,出于政策鼓勵和人力成本等因素考慮,近幾年終端工廠逐步向東南亞地區轉移,造成了苯酐需求區域的轉變,預計中國與越南等國家外貿往來將更頻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