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中長期向穩有支撐
6月11日,記者從第十八屆中國國際煤炭大會上獲悉,當前全球煤炭市場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加之國際經濟政治格局變幻不定,近期煤炭價格預計還將下跌。但從中長期看,我國的煤炭消費前景樂觀,行業消費增速或呈現“先低后高”態勢。
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副主任張愛培表示,全球煤炭市場主要受地緣政治、極端天氣、貿易壁壘等風險因素影響,現狀波動趨穩。同時,行業“東升西降”區域分化格局顯現——亞洲市場隨著工業化持續推進,煤炭作為基礎能源地位穩固;歐洲能源市場則在環保政策的驅動下轉型,煤炭消費量持續遞減,只有部分國家保持剛需。
在此背景下,派瑞特咨詢公司高級顧問Rodrigo Echeverri預測,受宏觀經濟阻力影響,國際煤炭需求在2025年將會下滑,其中中國降幅最為顯著,印度和韓國也呈明顯下降趨勢。雖然供應端已經在減產,但仍然不足以恢復市場的供需平衡。“我們的模型顯示,當前煤炭市場供應過剩超過2000萬噸。”他說,“重新恢復市場平衡是有可能的,但需要供應端的持續響應。”
聚焦我國煤炭市場,汾渭數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棟斌分析提出,我國煤炭供需呈現動力煤供應充足、對外依存度低、煉焦煤資源接續有限、對進口煤剛性需求度較高等特點。2024年,我國動力煤進口量4.21億噸,占國內消費量10%,煉焦煤進口量1.23億噸,占國內消費量21%。我國進口煤形成以印尼、澳大利亞、俄羅斯為主,蒙古為輔的格局;煉焦煤則從“澳煤+蒙煤”格局轉變為“蒙煤+俄煤+其他補充”的多元化格局。未來,性價比將成為進口煤進入我國的主要驅動力。
中國煤炭市場網副總裁李學剛指出,近三年內我國煤炭供應增速過快、增量過大,消費增速持續放緩,甚至縮量。今年以來,受去年四季度供大于求、暖冬和清潔能源發電量增長等多重因素影響,動力煤價格繼續下跌。5月中旬起,國際貿易關系對商品出口的沖擊也逐漸在煤炭行業顯現。
盡管2025年全球煤炭價格整體仍在下移,但對于今年后期及中遠期我國煤炭市場走勢,李學剛仍保持樂觀。他提出,今年煤炭消費增速可能“先低后高”;我國煤炭消費達峰時間將延后,“峰值期”將延長。中國煤炭消費總量將保持高位,其中化工行業煤炭消費需求將保持增長。“從中遠期看,煤炭價格依然可期——煤炭的基礎能源地位依然穩固,供應成本對煤炭價格的支撐作用增強,超高水平的煤炭進口量也難以為繼,能源安全戰略對煤價具有正反兩面的‘雙向’影響。”李學剛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