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鄭健 濰坊報道
近日,山東浩信股份有限公司“新型高強韌鋁合金輪轂與組合軸承應用技術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該項目大幅提高了鋁合金輪轂材料的高溫強度、輪轂彎矩和扭矩疲勞性能,優化了熱處理工藝參數,解決了縮松等鑄造缺陷,提高了軸承使用壽命,在實施過程中共取得國際發明專利1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6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中國鑄造協會組織專家鑒定項目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榮獲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獎”。
近年來,昌邑市鼓勵企業不斷積蓄內生發展動力,在產品創新、技術改造、市場開拓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在產業鏈上的強大影響力,引領產業鏈發展方向,帶動更多上下游企業共同成長,提升產業鏈整體競爭力。
企業創新:在市場競爭中拔得頭籌
日前,在位于昌邑市飲馬鎮的濰坊中云機器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根根雙壁波紋管靜靜地矗立于生產設備之側,小則口徑100毫米,大則口徑2000毫米,巍然排列,蔚為壯觀。在車間的南邊,已包裝好的一條ZC-600H型HDPE雙壁波紋管生產線像個龐然大物,即將啟程發往國外。
“這套生產設備可以生產內徑從10厘米到1米的雙壁波紋管,準備發往俄羅斯;這套生產設備可以生產內徑1.6米的波紋管,在國際上也很少。”走在車間里,公司售后服務部經理佟紹來如數家珍般給記者介紹著每套已經完工的生產設備。
作為一家從事各類高性能、高品質、數字化塑料管道生產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中云機器有限公司的行業影響力越來越大。據了解,塑料波紋管廣泛應用于市政排水、電氣線路等諸多領域,產品需要同時具備輕重量、高強度、耐腐蝕等特性,生產工藝復雜、門檻高。近年來,通過不斷的學習、消化、再造,中云機器陸續推出了一系列保持中國最高速度記錄的小口徑塑料管材裝備。其在國內率先研發出的高速水冷波紋管生產線,較行業同類型設備用料節省10%以上、生產速度提升40%以上,設計、技術、運維綜合水平均處于國內外行業領先地位。
“目前,我們的產品在國內外的市場占有率位居前列,生產設備成功打進澳大利亞、俄羅斯、意大利、中東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佟紹來表示。
濰坊中云機器有限公司的飛速發展,是昌邑市傳統產業不斷創新、奮力實現產業向上突圍的縮影。近年來,昌邑市牢牢扭住傳統產業向高端化延伸、高附加值拓展,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意識,助力企業加強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同時,積極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進產學研融合,推進產品結構不斷向關聯度高的精深加工領域發展,實現產品的高新化、高端化、品牌化。發揮在外高層次人才資源優勢,根據需求、主動出擊,縣鎮兩級黨政負責同志帶隊赴西北工業大學、四川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22所高校招才引智,集聚47名高層次人才、組建10支產業鏈人才團隊,助力企業科技創新。
設備煥新:在降耗提效上做足功夫
“我們在2024年4月份,投入40多萬元,新上了一套空氣懸浮風機和循環水泵設備,僅運行四個月,就節約能耗成本15萬元。”山東成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部部長王華新告訴記者,“其中,空氣懸浮風機每年能節約電量15萬度,循環水泵每年能節約電量大約在54萬度,這使得企業的運行成本大大降低。”
位于昌邑市經濟開發區下營鎮的山東成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甲基叔丁基醚、液化石油氣等高端精細化工產品生產與銷售的化工企業,其產品憑借卓越性能與品質,廣泛應用于化工領域的各個環節,在市場中展現出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成為行業內備受矚目的焦點。然而,隨著我國汽油品質的不斷升級,甲基叔丁基醚作為優質的成品汽油生產原料,其國內市場需求量將持續增長,前景十分廣闊。面對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越來越多的生產廠家紛紛入局,生產體量也越來越大。
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企業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以技術改造為突破口,果斷淘汰高耗能、技術落后的生產設備,積極引入先進設備,提高設備能效等級,并對設備控制參數進行精細優化,有效實現了降本增效。
作為一家成長型中小化工企業而言,企業下大力氣改造升級設備的底氣,與企業強大的研發實力密不可分。企業所生產的拳頭產品MTBE,具有生產成本低,產品穩定等遠超同類產品的技術優勢,而且生產工藝能耗更低,工藝簡便,安全可靠且形成上下游協同,產業鏈聯動,大大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的客戶主要來自濟南、江蘇、上海等地。目前,企業一直保持連續穩定的生產模式,開工率達到85%以上,全年實現產銷平衡。”王華新表示,“下一步,我們還將圍繞綠色低碳轉型、技術創新、產業鏈升級等內容,利用周邊資源,實現一體化與產業合作,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重點發展高附加值化學品,同時進行工藝過程節能優化和低碳化改造,將老舊設備更新升級,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在研發投入上不斷加碼,政府則主動擔當起了“領航員”與“護航員”的雙重角色。昌邑市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聚焦高端化工、裝備制造、紡織印染等重點產業,“一業一策”制定改造提升方案,深入推進機械裝備、紡織、化工等行業龍頭企業的數字化建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業務環節數字化率達到75%,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推動新型工業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剛剛公布的山東省2025年度數字經濟“晨星工廠”建設試點名單中,昌邑市濰坊碩邑化學有限公司、山東浩信昌盛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昌邑市翔豐紡織有限公司、山東永健機械有限公司、共享新材料(山東)有限公司5家企業成功入選。
產品上新:在新興產業里搶得先機
走進位于北孟鎮的濰坊翱藍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的無人機組裝車間,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著各種設備,對無人機的零部件進行精準組裝。從機身框架搭建到電子元件安裝,一架架技術先進、功能完備的無人機經過嚴格校準、測試,將被送往南北美洲、歐洲、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這家成立于2016年的科技企業,用九年時間完成了從農資服務商到智能裝備制造者的轉型躍遷,更憑借其創新技術與高效生產,在低空經濟這片新興藍海中嶄露頭角。
“我們的產品涵蓋植保無人機、清洗無人機、吊運無人機等多種類型,擁有完善的應用解決方案和完整的業務鏈,在農業、工業、安防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濰坊翱藍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技術負責人劉海亮介紹道。“目前,我們每年可生產1000余架產品,出口至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企業的進階之路鐫刻著企業的創新維度。在企業看來,只有不斷推動無人機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究與突破,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正是基于這種發展理念,2017年5月,企業正式推出了多旋翼“翱藍”植保無人機定型產品,通過不懈努力,現已自主研發生產載重10公斤、16公斤、20公斤、30公斤等多種機型。2023年,企業研發出更加高效、便捷的新款4軸20公斤、30公斤,根據市場需求還利用此平臺搭建清洗無人機、吊運無人機,既拓展了產品生產線,又進一步迎合了市場需要。目前,企業生產的50-70公斤大載重植保無人機也已經試飛成功并在今年年初進行生產銷售。
與此同時,企業還憑借前身農資公司10多年的植保經驗組建了180余人的專業“翱藍飛防”植保團隊。并在山東、黑龍江、遼寧、吉林、新疆、內蒙等地為8000多個客戶的600余萬畝耕地提供了完善的病蟲害解決方案,直接或間接的為客戶節省人力資源和農藥成本達5000多萬元。
持續輸出新技術、新產品、新理念,也帶動了昌邑市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的不斷延伸、壯大。近年來,昌邑市持續擴大下營、龍池兩個省級化工產業園以及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高端機械裝備產業園等園區的發展空間優勢,高端化工、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紡織印染等先進制造業集群形成規模。昌邑市元利新材料建成國內首個數字化光穩定劑生產基地,亞星新材料建設的國內最大含氯聚合物生產基地入選省級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名單,浩信汽車輕量化智能制造中心項目打造國內領先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山東凱泰超細纖維有限公司成功研發滌綸定島超纖技術,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