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民談到,全國碳市場對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義非常重大,可促進高排放行業率先達峰,并為碳減排釋放價格信號,通過激勵機制將資金引導至減排潛力大的行業企業。通過構建全國碳市場抵消機制,還可促進增加林業碳匯,助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依托全國碳市場,也可為行業、區域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資渠道。
趙英民表示,生態環境部將持續完善配套制度體系,推動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在發電行業碳市場健康運行的基礎上,逐步將市場覆蓋范圍擴大到更多的高排放行業,并根據需要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實現全國碳市場的平穩有效運行和健康持續發展。
趙英民還表示,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碳排放數據質量工作,為進一步強化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前的數據質量管理,專門印發了《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 發電設施》《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指南(試行)》。同時還進一步加強了對企業和第三方機構的信息公開力度,要求企業公開排放情況。
“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的方法是全國統一、公開透明的,目前配額采取的是以強度控制為基本思路的行業基準法,實行免費分配。在配額分配制度設計中,考慮一些企業承受能力和對碳市場的適應性,對企業的配額缺口量作了適當控制,需要通過購買配額來履約的企業還可通過抵消機制購買價格更低的自愿減排量,進一步降低履約成本。”趙英民強調。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介紹了碳市場相關的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情況。他談到,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持續開展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組織編制了全國碳市場系列培訓教材。2021年3月,碳排放管理員列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將成為國家承認的一個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