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印度教徒報》近日消息,二烯化鎢和二烯化鉬等材料光電子特性(光學和電子學的結合)受到廣泛研究,其一個關鍵特性是光致發光,材料吸收光并以光譜形式重新發射。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方法,通過在二維薄膜上滴注金納米顆粒,可使二烯化鎢的光電子性能提高約30倍。相關研究成果在《應用物理快報》發表。 半導體中電子能量占據帶被稱為價電子帶。電子在這些帶中時不會移動,也不會促進傳導。如果受到一個輸入的小能量刺激,電子就會被踢進所謂的傳導帶,使其離開原來位置,通過移動促進傳導。當一個電子從價電子躍遷到傳導帶時,會留下一個叫做“空穴”的陰影。導電帶中電子和價電子帶中空穴可以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被稱為激子的復合物體。硒化鎢的光致發光就是這種激子的結果。 激子形成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電子和空穴自旋方向相反,另一種是電子和空穴以相同方向排列。前者稱為亮激子,后者稱為暗激子。由于自旋相反,形成亮激子的電子和空穴可以重新結合,并在這個過程中發出光量子。這種重組方式不存在于暗激子中,因為電子和空穴的自旋是平行的,角動量守恒定律阻礙它們重新組合。因此暗激子比亮激子存活壽命長。 暗激子需要外部影響來幫助電子和空穴重新結合,研究人員發現了這種外部影響。當將金納米粒子投到單分子層二烯化鎢表面時,他們發現暗激子與產生的表面場耦合,并重新組合發出光量子,暗激子在金納米粒子的幫助下“變亮”。這是由于等離子體效應,會產生面外電場,有助于導電帶電子的自旋翻轉,從而使暗激子變亮。 光致發光特性可應用于各種器件中,如通信和計算中使用的量子發光二極管。這項研究最具挑戰性的方面是這些材料在室溫到100k(約零下173度)之間的光致發光測量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