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產品將能“創可撕” 止血材料是重要的基礎醫用材料,理想止血材料應具備止血迅速,易于從傷口上剝離等特點。然而現有的親水性止血材料還無法滿足上述需求,且面對凝血功能障礙的出血性疾病時無法有效地止血。近日,中山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李哲副教授研制出一種基于超疏血材料的新型止血材料或將解決這些難題。 研究顯示,當血液在一種基于具有納米纖維結構的超疏血表面上滾動時,會產生大量的血液纖維蛋白微絲,纖維蛋白是促進傷口凝固的核心要素,凝血時纖維蛋白絲形成的網狀結構可捕獲血細胞、血小板等,從而形成類似鋼筋混凝土的結構封堵傷口;即便在抗凝血劑的作用下該現象依舊存在。 基于該獨特發現,李哲和合作者提出了基于超疏血材料的快速凝血材料及其設計方法。該材料可抗細菌吸附,實現迅速止血,在與血液接觸時納米纖維表面促進血液纖維蛋白快速向傷口內部生長,從而在止血后快速加固傷口,且在傷口凝固后,止血材料可從傷口上自脫落。 研究提出的“先止血,再凝血,凝血后自脫落”的新型止血方式,能夠有效地避免血液流失,并且在傷口止血后可以輕易地將材料從傷口上剝離,與市場上現有的具有低黏附力或易剝離特性的止血產品相比,該新型止血材料從傷口上的剝離力僅為市場上產品的5%或更小。 該技術將提供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抗血液流失和無痛的“創可撕”止血產品,再加之其在抗凝血劑存在的情況下依舊可以促進纖維蛋白的產生,展現了其對凝血障礙癥(如白血病)患者的廣闊應用前景。相關技術已經申請國際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