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條“一線醫生如何給眼鏡止霧”登上了微博熱搜,面對眼鏡起霧,醫護人員妙招頻出:有人建議蘸取少量沐浴露,均勻涂抹鏡片晾干后可以起到防霧效果,有人教大家在口罩金屬條后側方墊上一條折疊好的紙巾,也可有效防止眼鏡起霧……
洗手液和沐浴露確實有表面活性劑,但作用力比較弱,那如何更加科學有效地為一線醫護人員分憂呢?科研人員有妙招。
應多家醫療單位的需求,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喻學鋒、楊新耕、康翼鴻博士等通過緊急攻關,成功研發出具有醫用防護面罩、護目鏡等防霧功能的納米涂層。“這種納米厚度的涂層是利用我們自主開發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添加增稠劑等增加附著力,有效提高作用時間,在日常環境下防霧效果可持續10天。”喻學鋒介紹。
為了嚴謹地測試產品效果,團隊還將噴劑樣品在深圳相關抗疫一線醫院進行測試,結果顯示,醫生使用噴劑后,可以在穿著防護服的情況下,連續五小時以上護目鏡不起霧,十分有效地助力一線醫護人員更專注、更安全地投入戰斗。
這種新型防霧涂層利用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特殊的分子結構,一端為親水基團,一端為親油基團,親水基團吸附空氣中的水分子并使其表面張力降低,從而減小水在玻璃表面的接觸角,使水分子還沒有在透明物體表面形成細小水珠之前,就會擴散于玻璃表面,形成超薄的透明納米膜,防止光線散射,從而起到防霧的作用。
![]() △ 涂布防霧涂層的玻璃片(左側)與未涂布涂層的玻璃片(右側)的起霧效果對比。
深圳先進院在短時間內能研發出防霧納米涂層是社會責任感的體現,也是研發團隊材料界面研究中心多年來在材料界面方面技術積累的結果。材料界面研究中心聯合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在2019年啟動了超浸潤界面材料的相關研究和生產,本次防霧涂層技術是超浸潤材料的一次成功應用。
物體的浸潤性是指液體對固體表面的鋪展能力,它是很多工業技術的核心。而超浸潤性的研究主要包括超疏水性、超親水性、定向液體傳遞等多方面。超浸潤技術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比如電子封裝、國防、服裝、醫療、電池,以及定向集水等。
深圳先進院在材料界面科學研究中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逐步開發了玻璃減反射/超疏水納米涂層、陶瓷疏油納米涂層、織物納米防水涂層、抗菌抗病毒涂層等多種技術。這些技術正在或即將在醫療、光伏、汽車、潔具、紡織行業體現出社會價值及經濟價值。
![]() △ 涂布防霧涂層的護目鏡(右側)與未涂布涂層的護目鏡(左側)的起霧效果對比。
目前,深圳先進院的長效防霧納米涂層研究及測試工作已經完成,也接收到了湖北多家醫院的捐贈需求,研發人員正聯合武漢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科銳技術等,搭建日產數千瓶的全自動罐裝生產線,并將于今天起開始陸續向湖北多家醫院捐贈相關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