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精品电影_91看片一区_日日夜夜天天综合

新聞直報員供求信息會員
當前位置 > 首頁 > 新材料 > 行業動態 > 正文內容
金屬的密度低于水?劉靜團隊再次實現液態金屬領域新突破
文章來源:雷鋒網     更新時間:2020-03-19 16:08:45

 在領先世界的液態金屬方面,我國科學家再次實現了新突破。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雙聘研究員、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劉靜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于水的液態金屬復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

  據悉,該團隊名為Lightweight Liquid Metal Entity(輕質液態金屬)的論文已于2020年2月17日登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

  密度低于水的液態金屬復合材料

  “液態金屬”,是一種不定型、可流動液體的金屬,可看作是由正離子流體和自由電子氣組成的混合物。作為可變形智能機器的基本要素,液體金屬為可變形體(尤其是液體機器)的設計、制造開辟了全新途徑。正如劉靜教授所說:

  柔性機器、可變形機器在材料學和機器學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而柔性正是液態金屬特有的行為。

  但同時,液態金屬的一個缺點在于密度較高,這就意味著給機器增加了額外重量,其便利性因而被削弱。

  為解決這一問題,劉靜團隊提出了“輕質液態金屬”——一種由空心玻璃微珠(Glass Bubbles)和鎵銦共晶(eGaIn)組成的非常規超輕材料GB-eGaln。

  下圖a為空心玻璃微珠結構示意圖,b為玻璃氣泡的真實照片(左)和顯微鏡照片(右)。

  共晶是一種物理現象,指一定成分的合金液體在低于任一種組成物金屬熔點的共晶反應溫度下,冷卻、凝固、結晶為兩種或更多致密晶體混合物。顧名思義,鎵銦共晶便是鎵(Ga)和銦(In)兩種金屬的混合物,密度為6.25g/cm³(溫度25°C時)。


【相同重量(10g)的eGaIn和GB-eGaln的比較】

  而GB-eGaln密度低于2.010g/cm³,甚至可達0.448g/cm³,比水(密度1g/cm³)更輕——這是由于水和液態金屬對玻璃表面有不同的親和性,當接觸到水后,GB-eGaln內部結構會變為玻璃微珠-水(GB-water),這便引起了密度的變化。

  下圖為不同eGaIn體積百分比(?=0%,6%,12%,18%,24%,30%,36%)的GB-eGaIn密度變化(K1,Q25,Q46為空心玻璃微珠的3個種類)。

  2014年5月,劉靜團隊發表的名為Diverse Transformations of Liquid Metals Between Different Morphologies(不同構象之間的液態金屬多變形性)的論文,揭示了室溫液態金屬(Room-temperature liquid metal)具有可在不同形態和運動模式之間轉換的普適變形能力。

  實際上,經溫度調節,GB-eGaln也可保持優異的適形性、導電性,可在完全柔軟和堅硬的狀態之間自由切換。據悉,GB-eGaln可成型為薄片,也可構筑成三維立體結構,重復使用8次后功能無明顯損失(如下圖)。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還將GB-eGaln結合磁鐵,設計了浮力部件,提供開關和負載元件的功能。研究團隊表示,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利用GB-eGaln制造出軟體機器人及智能水下裝置。

  中國領先世界的液態金屬

  實際上,我國在液態金屬方面領先世界,而與這一成就最密不可分的一個名字便是劉靜。

  劉靜教授是清華大學較早的一批直博生,1992年本科畢業后開始專攻生物傳熱學。

作為入選了中科院、清華大學“百人計劃”的生物傳熱學專家,其研究方向包括低溫生物醫學工程學、常溫及高溫生物醫學工程學、微/納米流體與熱學技術、先進熱管理技術、超常規能源技術等等。2014年9月,劉靜教授更是在日本京都召開的國際傳熱大會上獲得了每4年頒發一次,每次僅有1名獲獎者的傳熱學界“終身成就獎”威廉•伯格獎(The William Begell Medal)。

  2001年,劉靜教授的一個顛覆性想法“液態金屬在室溫下可以流動,那么,為何不能將其與芯片冷卻建立起關聯?”幫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隨后不斷引起世界轟動。

  劉靜團隊近年來在液態金屬方面取得突破的大致時間線如下:

  2013年,首次發現電場控制下液態金屬與水的復合體可在各種形態及運動模式之間發生轉換的基本現象;首次發現液態金屬在吞食少量鋁后,能自主高速運動且能變形的奇異行為;通過把液態金屬做成打印“墨水”,首次研發出紙上直接生成電子電路的技術;

  2015年,研發出世界首臺自驅動液態金屬機器,為研制實用化智能馬達、血管機器人、流體泵送系統、柔性執行器甚至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

  2016年,報道了一種異常獨特的液態金屬固液組合機器的自激振蕩效應,驗證了其在藥物遞送方面的潛在價值;研發出一種以柔性可變形“車輪”驅動的微型車輛;

  2019年,研發出一種液態金屬電子紋身,為個性化醫療及可穿戴設備提供新的解決途徑;首次系統地提出了旨在研制未來尖端柔性機器人的一般原則“液體集成”(I-LIFE),為研制接近動物和人體功能的全新一代尖端柔性機器人打下堅實基礎;報道了一種全新的功能復合型腫瘤栓塞劑液態金屬/海藻酸鈣(LM/CA)水凝膠,可制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腫瘤制劑。

  而對于已取得的成就,劉靜教授表示:

  如果做出來的東西能夠有幸真正為世人所用,哪怕只有一小點,我想那就是最大的滿足和成就了。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仁县| 贺州市| 耿马| 绵竹市| 巴南区| 博客| 丰县| 建昌县| 和静县| 永兴县| 当涂县| 弥勒县| 绥化市| 临夏县| 汝阳县| 砀山县| 莎车县| 合水县| 鞍山市| 丰镇市| 洛南县| 绥芬河市| 株洲县| 蒙自县| 西青区| 鸡西市| 平潭县| 五家渠市| 青阳县| 原平市| 龙口市| 西吉县| 比如县| 澎湖县| 保定市| 镇远县| 扶余县| 江达县| 行唐县| 天长市| 泽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