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發布的中國高校專利轉讓排行榜百強名單中,青島科技大學以轉讓專利244件列中國高校第57位,列山東省屬高校首位。多年來,青島科技大學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形成了科技成果轉化的“青科大特色”。青島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馬連湘表示:“在青島科技大學教師中一直盛傳著這樣一句話‘不找校長找市場’。面向區域經濟與行業發展,以‘接地氣’的方式尋求發展成為我們科研工作者們一致認同的工作準則。” 強化頂層設計 領導帶頭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青科大成立了由校領導任組長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成果管理、技術轉移等工作。學校領導組團帶隊,每年定期召集優勢學科科研精英組成科技“博士行”“教授團”等深入企業舉行成果發布會,了解企業技術需求,簽訂科技攻關合同。 明確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規劃 青科大將科技成果轉化放在學校發展戰略全局的高度統籌推進,列入學校綜合改革方案和“十三五”規劃。 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制度體系 青科大先后出臺《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試行)》《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試行)》等18項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配套政策和制度,健全內部工作機制,規范操作流程,激發了科研人員參與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構建服務體系 建立多層次科技創新平臺 青科大現有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等8個國家級創新平臺,3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和45個省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該校還建有12個校企聯合研發中心、6個地方研究院。 建設多元化創業孵化平臺 青科大通過與政府、企業合作等多種方式建有大學科技園、橡膠谷、新材料科技工業園等3個國家級孵化器,累計孵化300余家科技型創業企業。 建立多維度技術轉移體系 通過實踐,青科大逐步形成“成果轉移中心+熟化中心+地方研究院+科技特派員”的技術轉移服務體系。該校擁有省級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每年組織項目對接、路演等300余場次;成立科技成果集成熟化中心,解決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技術集成和中試熟化的關鍵環節缺失問題;建立了300人規模的科技特派員隊伍,長年開展科技項目推介和技術服務。 探索多種模式 科技成果轉讓+持續技術服務 青科大是國內最早開發模擬化工過程計算機軟件的單位,在1998年就與煙臺萬華化學集團共同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MDI制造核心技術。該校在將該技術轉讓給企業后,一直與企業保持合作關系,與2019年年底共建聯合創新中心。此外,青島金王因無法購買國外核心技術而面臨困境,青科大為其定制開發了高分子蠟技術產品,并持續助其開發新產品,助其成為世界最大的蠟燭供應商上市公司。 技術入股組建學科性公司 青科大出臺《學科性公司管理辦法》,將科技成果“植入”企業,通過技術入股,孵化了7家上市公司和一批學科性公司。其中,軟控股份有限公司由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密煉機上輔機項目孵化而來,現已發展成為全球輪胎裝備制造業中產品鏈最完整的公司。 校企共建研發中心 青科大通過與大中型企業聯合建設技術研發中心的方式,實現從技術研發、中試到產業化的無縫銜接,解決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他們與兵器集團合作建立聚氨酯研發中心,研發的TDI制造技術在白銀市轉化,年產值10多億元,年增利潤5000萬元以上;與京博控股共建研發中心,為企業提供持續研發服務,已簽署聚丁烯釜內合金的合成關鍵技術開發等16項合作協議。 加大激勵力度 加大收益激勵 橫向科研經費的日常使用實行項目負責人負責制,支出項目按學校財務相關規定由負責人簽批。橫向科研經費到校后,學校只按單個項目實際到賬分段提取管理費,其余全部由項目負責人分配。 實施股權激勵 青科大積極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對在“學科性公司”中所獲股權或實施股權收益進行獎勵時,獎勵給創辦學科性公司的成果完成人(或課題組)70%的股權或股權收益。 強化績效激勵 在績效考核方面,對以學校科技成果出資入股,學校獲得的股份與分紅,視同教師當年或次年的科研業績考核中的科研經費與科研工作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