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超臨界CO2發泡法 日前,北京工商大學聚合物發泡材料研究團隊運用兩相共混、納米復合、擴鏈接枝等技術策略對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合物進行改性,在生物降解聚合物發泡成型方法、泡孔結構調控、泡沫性能優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研究團隊采用超臨界CO2發泡法制備了支化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纖維素納米晶納米復合材料泡沫。由于支化結構的形成和生物質填料的加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復合材料的初始結晶溫度提高了11.8℃,儲能模量提高了2個數量級,復合泡沫材料的發泡倍率可達37.1倍。這項研究為開發節能環保的高絕熱聚合物泡沫材料提供了一個可行的發展策略。 該團隊還采用超臨界CO2發泡法制備了超高發泡倍率聚乳酸/碳納米管納米復合材料泡沫。流變性能測試顯示,這種納米復合材料的儲能模量比純聚乳酸提高了3個數量級。該納米復合材料泡沫的發泡倍率最高可達49.6倍,為開發其他超高發泡倍率的熱塑性聚酯泡沫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生物降解聚合物是指一類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而引起降解的聚合物,具有優良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在緩解環境污染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已引起各國政府和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其中,生物降解聚合物發泡材料具有不同層級的多孔結構以及良好的隔熱、隔音、緩沖等性能,在抗菌包裝、人體組織工程等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然而,生物降解聚合物普遍存在相對分子質量小、支化度低、熔體強度差等缺陷,在發泡過程中容易產生泡孔破裂、泡孔塌陷等問題,可發性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