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精品电影_91看片一区_日日夜夜天天综合

新聞直報員供求信息會員
當前位置 > 首頁 > 新材料 > 行業動態 > 正文內容
劉忠范院士:我國石墨烯玻璃晶圓氮化物材料外延取得“0到1”的原創性突破
文章來源:新材料在線     更新時間:2021-08-03 13:57:09

 記者從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獲悉,近期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劉忠范、中科院半導體所研究員劉志強、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研究員高鵬等合作,提出了一種納米柱輔助的范德華外延方法,利用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OCVD),國際上首次在玻璃襯底上成功“異構外延”出連續平整的準單晶氮化鎵(GaN)薄膜,并制備藍光發光二極管(LED)。相關成果7月30日發表于《科學》子刊《科學·進展》。

 

半導體產業是科技自立自強的底層保障。在全球信息化、5G時代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以III族氮化物為代表的先進半導體迎來發展的高峰期。一直以來,我國氮化物核心材料、器件的原始創新能力較為薄弱,核心專利技術不足。同時,由于缺乏同質襯底,氮化物材料一直通過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OCVD)在藍寶石、硅、碳化硅等單晶襯底上進行異質外延。單晶襯底的尺寸、成本、晶格失配、熱失配、導熱導電性等限制了氮化物材料的發展。因此,擺脫傳統襯底限制是氮化物材料制備的瓶頸問題,也是通過自主創新引領先進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關鍵。

 

研究人員巧妙地利用石墨烯解決了該問題。他們在生長初期,利用石墨烯的晶格來引導氮化物的晶格排列,在非晶玻璃上也實現了高質量氮化物的外延。通常,玻璃上生長的氮化物上是完全雜亂無序的多晶結構。石墨烯的晶格引導作用使得玻璃上的氮化物的面外取向完全一致,面內取向也由通常的隨機取向被限制成三種,從而得到了高質量的準單晶薄膜。他們進一步生長了藍光LED結構,其內量子效率高達48.7%。此外,他們充分利用界面處弱的范德華作用力,將生長的外延結構機械剝離并制備了柔性的LED樣品。據悉,面向大規模產業應用,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在玻璃襯底上采用化學氣相沉積,發展了一系列石墨烯晶圓制備方法,為氮化物變革性制備技術的探索提供堅實基礎。

 

劉忠范表示,這一成果是典型的“從0到1”式的原創性突破,為石墨烯等二維材料的產業化應用提供了新思路,有望發展為氮化物變革性制備技術,解決先進半導體發展技術瓶頸,在新型顯示、柔性電子學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同時,該技術通過“異構外延”減弱了氮化物對單晶襯底的依賴,對于擴大半導體外延襯底選擇范圍、豐富半導體異質外延概念、實現面向后摩爾時代的片上物質組裝和異構集成,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馬愛平)

 

相關研究成果以《石墨烯玻璃晶圓準單晶氮化物薄膜的范德華外延》(Van der Waals Epitaxy of Nearly Single-Crystalline Nitride Films on Amorphous Graphene-Glass Wafer)為題,于7月31日在線發表于《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DOI: 10.1126/sciadv.abf5011)。研究工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學技術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資助項目、半導體所青年人才項目的支持。

 

圖1.石墨烯玻璃晶圓上氮化物薄膜的生長。A-F.生長過程示意圖;G.納米柱SEM圖;H.GaN薄膜SEM圖;I.GaN薄膜XRD表征

 

圖2.石墨烯玻璃晶圓上氮化物薄膜的面內取向研究。A.石墨烯上氮化物三種不同面內取向配置的原子模型;B.石墨烯上氮化物不同面內取向的形成能;C-D.GaN薄膜10°及29°晶界;E.GaN薄膜每個晶粒內部高分辨TEM圖;F-G.GaN薄膜晶界處的摩爾紋

 

圖3.石墨烯-納米柱輔助的GaN薄膜材料及界面表征。a.AFM及截面SEM;b.面外EBSD;c.面內EBSD;d.界面的SAED;e.界面的HRTEM;f.界面的EDS;g.界面的HAADF STEM;h.生長前后石墨烯Raman對比

 

圖4.石墨烯納米柱輔助的InGaN薄膜,In并入理論機制及應力調控結果。a.In原子并入過程原子結構模型圖;b.不同應力狀態下In并入的DFT計算;c.GaN薄膜應力對比;d.InGaN薄膜的PL對比;e.應力調控及In組分提升結果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兰县| 大悟县| 乌拉特前旗| 武鸣县| 邯郸市| 郓城县| 章丘市| 涡阳县| 建平县| 日喀则市| 华蓥市| 资溪县| 策勒县| 巧家县| 定日县| 洮南市| 桓仁| 贵溪市| 故城县| 嘉祥县| 六枝特区| 东明县| 惠安县| 罗定市| 乐山市| 蒲城县| 卢湾区| 长泰县| 新安县| 当阳市| 昌宁县| 平凉市| 新龙县| 湾仔区| 正镶白旗| 慈利县| 孟连| 申扎县| 南澳县| 达拉特旗| 察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