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是現代工業的“糧食”,其在全球科技產業鏈中重要性愈發凸顯。而光刻機則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設備,國產芯片正被EUV光刻機牢牢卡住脖子。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光刻機的核心部件——KBBF晶體上,我國反而卡住了國外的脖子。 KBBF晶體全名為氟代硼鈹酸鉀晶體,相較于此前的ADP晶體,KBBF晶體能將激光器的性能近4倍。 更重要的是,KBBF晶體是當前唯一能直接倍頻產生深紫外激光的非線性光學晶體。因此,KBBF晶體主要用在深紫外固體激光器之中,其能將普通激光轉化為176nm深紫外波長的激光。 可以看出,KBBF晶體的重要性。而我國是率先研制出這一晶體的國家,KBBF晶體在1990年由陳創天院士團隊研制成功。 中國在光學材料領域起步晚,與國外有著不小的差距。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里,我國在光學材料領域都無法望國外企業項背。 面對這樣的境況,畢業于畢業于北大物理系,年僅28歲的陳創天還是在1965年時,義無反顧地投身進了非線性光學材料領域。 陳創天的愿望是,立志成為中國科學事業的棟梁,為中國科學技術趕上國際先進水平,而努力奮斗一生。而他的確做到了這一點。 非線性光學材料應用十分廣泛,在醫療、國防軍工等關鍵領域都有重要的發揮。陳創天認為,這是一個“不需要天賦”的領域。但是,這并不代表著研究之路走得就會輕松。 陳創天需要在數以萬計的材料中,找到最能滿足人類需要的那些。這一工程量相當龐大,就這樣,在日復一日地尋找與試驗中,陳創天一找就是近20年。 終于在1983年,陳創天首次發現并合成BBO晶體。這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轟動,BBO晶體的效果遠超當時國外的ADP晶體。 由此,中國BBO晶體迅速占領全球,中國晶體技術實現了全國領先。 更令人矚目的是,1990年陳創天團隊又研制KBBF晶體。KBBF晶體的出現,打破了“激光波長不能小于200nm”的推測,開啟了深紫外時代。很快,KBBF晶體受到了全世界的搶購,中國晶體改變了全世界。 當時,中國向國外開放自己的先進技術,但國外卻對中國實行高科技產品技術封鎖,國外這樣的態度令人寒心。 于是在2009年,中國禁售KBBF晶體。一下子,全球都傻了眼,國外的相關項目因此停滯。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外國人想從陳創天手中買KBBF晶體,也有人想聘用他,都被陳創天拒絕。 直到2016年時,美國在被“卡脖子”15年后,才終于研制出KBBF晶體。但在這時,中國已經有更先進的晶體問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