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放射診斷科鄭卓肇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趙乾副教授及孟永鋼教授團隊、材料學院周濟院士團隊密切合作,運用“超材料”打造出臨床實用型磁共振線圈,可提升圖像信噪比2-3倍。 據悉,“超材料”是人工合成材料,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超常物理性質。在1.5T場強機型中,經動物和人體試驗,“超材料”線圈所得圖像的信噪比是傳統表面線圈的2-3倍。這不但能幫助醫生提高診斷病變的信心,也可幫助醫生發現更小、更早的病變,同時可縮短磁共振檢查時間,提升患者檢查舒適性。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超材料”磁共振線圈為智能、無線、無源、頻率可調的工作模式,使用時無需改變磁共振機的任何設置,可通用于市面上不同廠家的磁共振機,且可拓展用于3.0T場強機型。 據介紹,這款新型“超材料”磁共振線圈取得三方面突破。一是團隊首創圓柱形超材料構型,解決了超材料磁場增強不均的難題。二是團隊創新性提出了部分調諧諧振模態控制思想,解決了超材料干擾射頻發射場的難題。三是該科研項目完成了臨床系列測試,驗證了該超材料線圈的臨床適用性。 研究人員稱,該項技術不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磁共振圖像信噪比提升方法,也為磁共振線圈的更新換代提供了一種全新思路,對提高我國高端醫學影像技術的國際競爭力具有積極意義。 據此,合作團隊已遞交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國際專利申請,研究成果以論文“自適應圓柱型無線超構表面的臨床磁共振成像”發表于國際權威學術刊物《先進材料》。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池中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放射診斷科易懿博士和王亞魁博士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趙乾和鄭卓肇為共同通訊作者。(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供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