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環保理念的不斷深入,以氣凝膠作為主要材料的建筑和運輸等領域將會實現快速增長,市場需求將會迎來較大的上升空間,國內氣凝膠市場規模有望持續擴大,下面來了解中國氣凝膠行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 氣凝膠材料是什么? 氣凝膠,作為世界最輕的固體,已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這種新材料密度僅為3.55千克每立方米,僅為空氣密度的2.75倍;干燥的松木密度(500千克每立方米)是它的140倍。這種物質看上去像凝固的煙,但它的成分與玻璃相似。 氣凝膠具有三維納米多孔結構,孔隙率高、質輕、密度極低、隔熱性高,而且不燃, 從而使其在隔熱、隔音、儲氫、催化等領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氣凝膠材料的優勢 1.隔熱節能 3mm的氣凝膠保溫材料,保溫效果相當于60mm的傳統保溫板。 2.防火 建筑防火等級A1級,比傳統保溫材料的防火等級更高.此外,抗裂性強,避免熱脹冷縮導致保溫材料及外飾面的開裂甚至脫落。 3.綠色環保 納米水性材料,不含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無毒無害。 4.施工工藝簡單 傳統保溫材料施工工序在7-15道,建筑阻燃節能用氣凝膠材料施工工序為5道,采用噴涂工藝,有效降低施工難度,縮短施工周期。 5.方便清洗 氣凝膠涂料表面光滑,污漬不易附著,方便日常清潔及水洗。 6.使用壽命長 傳統材料使用壽命為3-5年,氣凝膠材料使用壽命可達15年。 氣凝膠產業發展亂象待破局 目前,我國氣凝膠行業企業數量大約有40多家,行業內的企業規模整體偏小,整體呈現出小而散的局面,多數企業處于概念期。行業的市場化程度較低,缺乏品牌知名度高、市場影響力較大的企業,尚未形成穩定的競爭格局。 站在國家“雙碳”和“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氣凝膠行業一定是大有可為的,但是行業自身的發展問題也必須引起重視。目前,我國氣凝膠行業面臨的主要是體量不大、技術與投資門檻高、盲目跟風投資、用戶認知有待提升等問題,市場也存在不健康的地方。 首先,我國氣凝膠材料每年產銷量近4萬立方米,營業額4億至5億元,占絕熱材料行業份額不到5‰,在工業高溫管道和設備上的應用占比也不到1%。在“雙碳”目標和工業節能的要求下,氣凝膠行業還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亟需更大的產能支撐。 但該領域技術和投資門檻高,不是隨便做絕熱材料和耐火材料企業就能投資進入的。氣凝膠材料生產技術是配合航天和軍工的需要誕生的,可以借鑒的成熟生產線不多,幾乎沒有肯轉讓成套工藝包的。成規?;戤a能1萬立方米的氣凝膠生產線的投資接近3億元,自動化水平高的要更高投資,投資回收期長,技術與資金都限制了行業快速擴張。 氣凝膠產業一方面市場大、有需求,一面門檻高、擴張慢。行業內有多類蹭熱度、炒概念、跟風進入的氣凝膠項目。這些項目不少都是零技術起步,不做產品也沒有生產能力,包裝成高科技公司只為融資。這不但造成了巨大的資金浪費,也造成了氣凝膠產業混亂的局面。 在市場方面,客戶對氣凝膠這種新材料認知的局限使氣凝膠的推廣很困難。有些客戶對絕熱節能的重要性不夠了解,沒有意識到絕熱節能是提升能源利用率的最有效手段;有些客戶的保溫材料是勞務公司采購的,認為反正絕熱材料是耗材,能用的情況下盡可能選便宜的。企業受限于造價,無法更多關注能耗,使得氣凝膠不被普遍認可。而且,業主即使了解氣凝膠材料,在采購部門低價中標的規則下,優質達標的氣凝膠也敵不過“非標品”。 中國氣凝膠行業存在的問題 1、技術缺乏創新 依托于中國經濟水平的高質量發展,為國內諸多行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從全球市場來看,我國氣凝膠產業在全球市場中的比重較大,行業技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國內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但是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諸多問題,由于知識產權是氣凝膠市場競爭的主要方面之一,目前我國氣凝膠行業出現了技術缺乏創新的問題,相關知識產權不夠完善,這會直接導致企業生產的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質量缺乏保障。 2、市場產能供應不足 在當前國家“雙碳”發展目標的支持下,為氣凝膠行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根據北京研精畢智的行業分析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氣凝膠市場產量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截止到2021年末,國內氣凝膠材料市場總產量達到了13.5萬立方米,同比增長32.4%,但是占據絕熱材料的份額較低,為僅不到5%,在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需要更大的市場產能進行支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國氣凝膠行業的快速擴張。 3、市場推廣程度低 在市場推廣方面,很多市場用戶對氣凝膠材料的認知程度不夠,沒有意識到期在絕熱節能和提升能源利用率方面的優勢,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度不夠,市場推廣程度低,這使得氣凝膠的市場認可程度低下,阻礙了氣凝膠行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性材料,未來市場增長空間將會越來越大 如何讓將氣凝膠產業做大做強。 主要建議如下: 一是在熱電、化工、鋼鐵和水泥等用熱體量大、熱量損失嚴重的行業,率先推廣應用氣凝膠等高性能絕熱材料,并逐步大面積推廣。 二是更新節能和絕熱工程設計和驗收標準,提出更高的節能標準來帶動新材料和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三是在節能和絕熱工程中采用綜合評標法等評標方法,不能簡單沿用“低價中標”規則,適時調整項目絕熱工程的造價體系。 四是匹配專項資金補貼和財稅政策鼓勵引導氣凝膠絕熱節能。借鑒新能源汽車產業補貼政策,將節能獎勵直接補貼到氣凝膠材料的應用端。氣凝膠材料的應用能夠產生長期且巨大節能收益,建議將氣凝膠材料的投資用來抵稅。 五是結合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做好絕熱工程的節能量計量和監測,真實客觀評價工程效果,為后續應用推廣做好數據支撐。 六是加強氣凝膠行業市場監管和認證,杜絕不符合標準的“非標品”,避免在氣凝膠市場增長后“李鬼”戰勝“李逵”,“劣幣”驅逐“良幣”。 七是配套一定的資金杠桿,試點使用氣凝膠絕熱節能材料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務。依靠我國剛開放的碳交易市場,使氣凝膠絕熱節能產業做到靠節能量能養活自己,能長期周轉,最終實現行業做大做強。 原文鏈接: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34946.html 來源:賢集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