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观看_欧美日韩精品电影_91看片一区_日日夜夜天天综合

新聞直報員供求信息會員
當前位置 > 首頁 > 有機 > 市場分析 > 正文內容
中國煉油能力超過美國,但超越自我是更大挑戰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和化工產業觀察》雜志     更新時間:2023-09-18 11:30:32
        根據2022年12月5日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預測報告》的數據,截至2022年1月份,中國煉油能力為9.832億噸/年,中國煉油能力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煉油國家。
 
        至2022年底,中國煉油能力達到10.11億噸/年。這更令中國坐穩了全球第一大煉油國的地位。
 
        同時,2022年,中國乙烯產能連續第4年高速增長,總產能達到4953萬噸/年,超過美國,升至世界第一位。
 
01
 
        雙第一來之不易
 
 
 
        中國石油工業的崛起始于上世紀60年代的“大慶會戰”。
 
        大慶油田發現后,國家計委和建委在1960年正式批準大慶油田煉油廠第一期建設規模為100萬噸/年的規劃。在當時非常困難的經濟環境下,國家拿出了5000萬元的建設資金。這是中國第一次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設計和建設現代大型煉油廠的實踐。
 
        同時,為了提高煉油技術水平,發展深度加工,生產高級油品,國家有關部門專門組織人員對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遲焦化、尿素脫蠟以及新型催化劑添加劑等5項先進技術進行攻關。這5套設備施工投產后,成為煉油工業的“五朵金花”。
 
        1963年底,大慶煉油廠第二期工程開始設計,包括年加工150萬噸原油的新型常減壓、60萬噸的催化裂化、10萬噸的催化重整。到1965年10月,5套主要裝置和17套配套設施全部投產。
 
        自此,大慶煉油廠生產規模達到250萬噸,可生產各類產品240多種,高級航空汽油、航空煤油、高寒用的柴油、潤滑油及苯、二甲苯都能生產了。中國煉油工業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
 
        伴隨著新的煉化和烯烴裝置陸續建成投產,我國石化產業規模集中度、石化基地集群化程度、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和核心競爭力都實現了新的跨越。
 
        當前,我國千萬噸及以上煉廠已增至32家,煉化一體化聚集效應愈發顯性化,終于在2022年超過美國,成為煉油和乙烯產能的雙第一。
 
02
 
        雙第一的客觀因素
 
 
 
        能夠成為雙第一,一方面是中國石化企業自身努力,另一方面是國際能源巨頭的轉型。
 
        2022年6月,國際能源署發布了《世界能源投資2022》報告。報告指出,煉油行業在2021年出現了30年來全球煉油產能的首次下降。
 
        特別是在美國,近幾年對于老舊設備的淘汰以及對小規模煉油企業的淘汰等措施,導致美國煉油能力從2020年開始呈現萎縮的趨勢。截至2022年1月份,美國煉油能力在9.07億噸/年,同比減少了3390萬噸/年。至2022年底,美國煉油能力繼續呈現下降趨勢。
 
        全球煉油產能的下降還有能源企業普遍主動調整其投資以適應能源轉型需求壓力的原因。
 
        雖然鑒于疫情結束和俄烏沖突推動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上漲,但根據國際能源署調查的結果,30%的被調查公司并不為眼下的高油價高利潤所動。
 
        特別是歐洲石油天然氣公司在新能源投資方面已處于領先地位,投資的重點是海上風電設施。目前,幾家大型跨國石油公司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占了全球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清潔能源總投資的90%左右。
 
03
 
        雙第一的對手仍然強大
 
 
 
        但即使在傳統的煉油領域,國際巨頭們仍舊不可小覷。
 
        從煉油能力看,2021年全球排前五名的企業分別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597萬桶/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490萬桶/日,埃克森美孚公司(美國)468萬桶/日,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沙特)400萬桶/日,瓦萊羅能源公司(美國)337萬桶/日。
 
        全球五大煉油公司2021年共有煉油能力2291萬桶/日(超過3億噸/年),滿負荷生產可以消化全球石油產量的1/3。
 
        從收入、利潤、市值、年回報率指標看,2021年全球排前五名的企業分別是:
 
        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收入5903億美元,凈收入1565億美元,市值1.8萬億美元,1年期追蹤總回報-3.7%。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收入4868億美元,凈收入105億美元,市值557億美元,1年期追蹤總回報18.6%。
 
        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收入4864億美元,凈收入209億美元,市值787億美元,1年追蹤總回報12.5%。
 
        美國埃克森美孚公司收入3868億美元,凈收入519億美元,市值4450億美元,1年追蹤總回報85.6%。
 
        美國瓦萊羅能源公司收入1705億美元,凈收入94億美元,市值473億美元,1年追蹤總回報78.3%。
 
        中美兩國現在煉油能力都在10億噸/年(2000萬桶/日)上下,約為全球煉油能力的40%。但美國是現代石油工業的發祥地,也是石油煉化技術和產業的先行者,100多年來一直引領著整個世界的石油天然氣工業前行。
 
        上個世紀80年代的非常規油氣革命讓美國的石油天然氣產量和液化天然氣出口量再次成為世界第一。雖然美國石油天然氣的資源稟賦并非世界一流,但技術創新和商業創新能力才是美國100多年先行者的本源所在。
 
04
 
        雙第一面臨轉型挑戰
 
 
 
        中國煉油產業已經站在了世界行業的峰頂,但中國的煉油結構依舊呈現嚴重的結構性矛盾。面對著不可逆的能源轉型,當今的煉油行業內人士面臨的挑戰并不見得比60年前創業前輩們小。
 
        有人說,中國煉油企業在經營、定價話語權等方面,較國際市場仍有較大的差距。目前中國煉油產業大而不強,依舊無法實現成品油領域的真正市場化。此話不謬。
 
        4月25日,在《中國石油流通行業發展藍皮書(2022-2023)》發布會上,對外經貿大學教授董秀成說:“雙碳目標下,油電切換提速。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25.64%,預計2023年將突破30%。”
 
        董秀成認為,到2060年,燃油車或將不復存在。“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的增速遠遠超出了想象,另一方面,個別省份已發布禁售燃油車時間表,2030~2040年間燃油車有很大可能全面禁售。考慮到存量車報廢期,到2060年基本上沒有燃油車的概念了。”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900萬輛,增長35%,市場滲透率將達到32.6%。
 
        試想,到那時,煉油產能全球第一還重要嗎?
 
        未來全球地緣政治矛盾突出、經濟溫和復蘇,能源價格可能上升,其中低碳烴類能源漲幅可能快于原油及成品油資源。
 
        這必然導致煉油產業的經濟性降低。在這樣的大趨勢下,中國煉油產業需要加快結構性轉變,應對未來更大的沖擊。
 
        因此,筆者并不完全同意煉油能力繼續“做大做強”“市場化”“話語權”“世界一流”之類的說法。這些觀念派生于中國特色的能源觀,與當今和今后的全球能源觀已是兩個不同的視角。
 
        重資產重資本人力密集的能源領域狀態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理想,現在我們也終于獲得冠軍,但今后如果這個賽道上沒有了對手,冠軍還值得炫耀嗎?
   相關新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湖县| 绍兴市| 克什克腾旗| 福鼎市| 南木林县| 辽源市| 翼城县| 桐城市| 盐池县| 郧西县| 门源| 天门市| 民县| 娱乐| 巴彦县| 宜川县| 密云县| 马鞍山市| 通渭县| 军事| 辽阳市| 正蓝旗| 婺源县| 临邑县| 民县| 舒城县| 辉南县| 澜沧| 岳普湖县| 蒲城县| 龙门县| 台州市| 法库县| 志丹县| 汨罗市| 乡宁县| 中方县| 白沙| 南宁市| 游戏| 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