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第四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在長沙舉行。本屆博覽會主題是“中非共行動 逐夢現代化”。實現現代化是中非人民的共同夢想,也是中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主題。數據顯示,2024年,中非貿易額達到2956億美元,同比增長4.8%,連續第四年創歷史新高。中國連續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地位。經貿合作一直是中非合作的“壓艙石”和“推進器”,多年來,中非在能源領域的梯次銜接優勢更加明顯,互利合作前景更加廣闊。
需求利益互補
中國與非洲國家在經濟與產業結構上高度互補,能源是雙方合作的重點領域。
截至目前,中國石化在非洲12個國家共執行油氣投資、石油工程和煉化工程服務等項目33個,為構建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作出了積極貢獻。
4月5日,隨著“Kinsis號”LNG運輸船從莫桑比克4區科洛爾浮式液化天然氣生產設施(FLNG)啟航,中國石油參與的科洛爾一期項目迎來了第100船LNG外銷的歷史性時刻。這不僅標志著該項目運營邁入新階段,更彰顯了中國石油在深海天然氣開發領域的技術實力與全球能源合作中的引領作用。
中國石油進入非洲近30年來,發揮上中下游一體化業務鏈優勢,在非洲的尼日爾、乍得、莫桑比克、尼日利亞等20多個國家運營近60個油氣項目,覆蓋勘探開發、管道運輸、煉油化工、工程技術、工程建設和物資裝備供應全產業鏈,推動了東道國石油工業發展。
自1995年中國從非洲進口油氣以來,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的中非貿易結構,有效促進了雙方經濟發展。2023年,中國從安哥拉、剛果、利比亞等12個非洲國家進口原油,占非洲原油出口總量的18.8%;從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等6個非洲國家進口液化天然氣(LNG),占非洲LNG出口總量的4.8%。
近年來,中國還通過向非洲國家出口光伏產品,助力非洲國家光伏電站等綠色能源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以來,中國出口至非洲的鋰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大幅增長。2023年,中非“新三樣”貿易額達到36億美元,較2022年實現翻倍增長。
對接社會需求
中非關系發展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在中國能源企業推動下,一批“標志性、小而美”項目精準對接非洲需求,成為新亮點。
多年來,中國石化在積極與非洲國家開展能源合作的同時,也著眼改善民生問題,建成一項項深受歡迎的民生工程。這些工程共同構成了中國石化在塞內加爾的民生品牌“鄉村打井”項目,成為中非友誼與合作的見證。
“感謝中國石化為我們修建道路,果子再也不會爛在樹上了,我家的牛油果已經賣到了中國。”隨著石油工程建設公司承建的鄉村道路正式通車,肯尼亞果農羅比興高采烈地說。中國石化與非洲伙伴開展能源合作的同時,利用自身在設備和施工經驗方面的優勢,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幫助當地架橋修路、筑渠引水、建設社區。
中國石油集團參與建設的乍得上下游一體化項目,建成一個原油年產能600萬噸的油田、一條508千米長的管道和一座年加工能力100萬噸的煉廠,為乍得能源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努力增強當地民眾獲得感、幸福感,為保障民生貢獻了力量。
非盟委員會前副主席莫妮克·恩桑扎巴甘瓦說,非中合作將荒漠變為沃土,讓非洲自然資源真正轉化為發展優勢。
互利互惠共贏
非方領導人表示,本屆博覽會“中非共行動 逐夢現代化”主題得到非洲國家廣泛共鳴。“十大伙伴行動”為非洲打開了新的機遇之門,期待拓展經貿投資、工業園區、綠色能源、數字轉型、農業現代化等全方位合作。
投資合作動能不斷增強。多年來,中非能源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化,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貿易、石油天然氣上中下游建設、綠色能源開發、能源金融支持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非洲國家擁有能源資源優勢,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和完備的制造業體系,雙方在資源、市場、產業等方面優勢互補,為雙方經濟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并取得實質性成效。
能源方面,中國是非洲能源轉型的重要合作伙伴,已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內實施數百個清潔能源和綠色發展項目,涉及太陽能、水電、風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助力非洲實現綠色、低碳和高質量發展。此外,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制造業發展、農業現代化、應對氣候變化、人工智能發展等方面,中非合作也趨于密切。
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以及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溢出效應將給中非經貿合作創造新機遇。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所代表的新發展理念,與非洲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及轉型的需求,以及未來發展戰略及愿景高度契合。
正如中方《新時代的中非合作》白皮書所言,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相似的歷史遭遇、共同的歷史使命把中國和非洲緊緊聯系在一起。發展同非洲國家的團結合作是中國對外政策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國長期堅定的戰略選擇。
|